2023《政治与法治》期末复习——建设法治国家 议案
一、课前要求
1.基础自主过关——全面依法治国三建设
2.自主纠错“第七、八课复习检测”
二、复习目标
高考评价体系与课标要求 | 必备知识 | 考情概览 | |
四层:考什么 | 1.理解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内涵。 2.理解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意义。 3.明确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措施和要求。 4.良法方能善治;建设法治政府不是减少政府职能。 | 1个基本观点:坚持宪法法律至上。 1个统一: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3个内涵: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内涵。 3个意义: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意义。 3个要求: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措施要求。 | 高频考点: 1.法治国家。 2.法治政府、政府的职能、“放管服”。 3.法治社会。 4.法治中国三大支柱。 难点: 1.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2.法治政府、依法行政、政府的职能。 3.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区别与联系。 |
四翼:怎么考 | 分别以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的情境,考查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的基本内涵、意义和要求,或综合法治中国建设的素材进行综合考查(注意多主体复杂情境命题),培育考生法治意识。 |
三、时政述评——从淄博烧烤火出圈,谈如何推进法治中国的建设
要求:利用每周星期天晚上观看时政新闻的活动,观看关于“淄博烧烤火出圈的原因”的解读视频,从当地政府、社会各主体的视角去分析如何推进法治的建设。
三、绘制导图 宏观在胸
四、核心突破 典例解析
1.坚持良法善治
例1. (2022浙江丽水期末)近年来,我国坚持良法之治。编纂民法典,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长江保护法的颁布施行,让守护母亲河从此有法可依……下列关于良法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只有良法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法律的效力
②良法之下必能建成法治国家
③只要得到民众认同,符合人们需要就是良法
④良法应体系完备、类别齐全
A. ①②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
2.法治政府的要求
例2. (2023浙江1月选考,16,2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持续推动管理服务下移、权限下放、资源下沉,各地不断探索机制创新和体制变革,力求落实人财物向基层倾斜,使基层政府责权利相匹配,将基层从“治理末梢”变成“治理靶心”。治理重心下移是( )
A. 规范行政机关自由裁量权的要求
B. 完善我国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要求
C. 提升基层政务服务效能的要求
D. 丰富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形式的要求
例3. (2022浙江6月选考,18,2分)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从“数字政府”到“智慧治理”,从“只进一扇门”到“最多跑一次”,有效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为解决企业和群众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等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这表明
①服务型政府的理念得到深入贯彻
②我国政府已成为一个全能型政府
③我国政府依法行政的效能不断提升
④我国政府的基本职能发生根本转变
A. ①②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3.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与依法行政
4.建设法治社会
例4.中共中央印发的《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指出,要推动全社会增强法治观念,维护宪法权威,健全普法责任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以下措施符合上述目标要求的有( )
①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组织立法工作,推动依法治国进程
②广泛提供人权司法保障,全面普及公益性的法律服务
③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④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手段,推进“智慧普法”平台建设
A. ①②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例5 (2020年山东卷17)(9分)
治理高空抛物坠物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说明社区居民应如何参与社区的高空抛物坠物治理。(9分)
设问逻辑--问题导向--谁(主体)----解决什么问题----怎么办?
5.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三者的关系
6、知识融合:全面依法治国中各政治主体的作用和要求
四、辨别与理解:
1、 法治国家,就是实行依法治国、依宪治国的国家。( )
2、法治国家意味着法治成为治国理政的唯一方式。( )
3、坚持良法之治是法治的首要内容。( )
4、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法治的主要功能。( )
5、维护宪法的权威是法治国家的制度前提。( )
6、法治政府是公开公正的政府,公开公正是指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 )
7、法治政府要求坚持权责统一、权责法定。( )
8、守法诚信要求将公平正义作为政务诚信的基本准则。 ( )
9、建设法治政府,要求把政府的主要工作纳入法治轨道。 ( )
10、建设法治政府,要健全行政权力制约和监督体系,促进行政权力规范透明运行。( )
五、对点训练
1.在广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林溪镇冠洞村鼓楼内,村民代表们围坐一堂,三江基层立法联系点信息员详细解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审议稿后,大家畅所欲言,讨论得热火朝天;从人大代表审议,到设立基层立法联系点,再到网上公开征集意见建议……我国每一部法律都满载民意。这表明( )
①我国基层群众自治和民族区域自治紧密结合
②完善的法律规范体系是坚持良法善治的前提
③我国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
④群众全过程参与立法体现了人民民主的优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立法是国家的重要政治活动,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立法法是规范国家立法制度和立法活动、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统一的基本法律,称为“管法的法”。时隔八年,立法法又一次迎来了修改,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决定》。立法法的修改( )
①坚持科学民主依法立法,不断提升我国立法质量,推动良法之治
②完善立法体制机制,健全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全过程人民民主确立为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④严格遵循立法程序,为规范国家立法制度和立法活动提供根本政治保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在基层治理过程中,公共法律服务是一道硬门槛。某社区活跃着一支“法律明白人”队伍,该区按照“每个网格至少2人”的要求,先后遴选社区“法律明白人”2181人,积极参与乡村治理、人民调解、普法宣传等工作。近两年来,该社区“法律明白人”共预防、化解各类社区矛盾纠纷500多起。该社区这一做法带来的影响是( )
①探索法治中国建设的有效路径 ②促进司法机关下沉服务办实事
③为基层政府充实更多专业人才 ④推动基层治理法治化、专业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诸暨市积极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和公职律师制度,在全市乡镇(街道)建立起“党政办+司法所+法律顾问”三位一体审查队伍,实现合法性审查队伍和审理事项清单全覆盖,构建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合法性审查工作格局,把好乡镇街道出台重大行政决策的“法律关”。该市推行这一制度:
①可以提升基层群众自治水平 ②是建设法治政府的内在要求
③能推进科学决策与依法决策 ④旨在保障政府有效履行职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2023年1月1日,由浙江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浙江省知识产权保护和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是浙江省知识产权领域第一部综合性地方法规。《条例》共七章五十五条,紧扣浙江实际,就加强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司法保护、社会保护,建立健全协同工作机制,严厉追究法律责任等作出明确规定。为更好保护知识产权( )
①省人大及其常委会要依法定程序制定基本法律,推进科学立法
②行政机关要带头依法办事,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推进依法执政
③司法机关通过程序公正,最大化实现结果公正,推进公正司法
④把全民普法守法作为依法治国长期性基础工作,推进全民守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六、课后变式训练:
“十四五”时期,杭州致力于打造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城市范例:优化特大城市空间格局、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等加快建设全球数字变革策源地,切实增强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和动能支撑;构建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体系、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等促进城乡区域一体化发展,让全市人民共享高品质生活;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增加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发展自贸试验区,扩大跨境电商规模。此外,杭州加强重点领域和新兴领域立法、率先构建促进共同富裕的地方法规规章政策体系、在“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基础上建设国家宪法宣传教育馆、打造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城市等全面提升法治杭州建设水平。
运用“法治中国建设”相关知识,说明杭州是如何提升法治杭州建设水平的。
七、复习总结与反思: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