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如何把教读课文的方法迁移到自读课文教学中去
泸县云锦镇云锦初级中学校 徐明凤
(一)、良好的习惯,是培养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关键
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行为特征。学习习惯是指学生为达到好的学习效果而形成的一种学习上的自动倾向性。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我认为在自读课文自学中应养成以下几点良好的自学习惯:
1、 培养课前预习的习惯:
战争中有句名言“不打无准备之战”,同样的,在学习中对于课文的预习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培养课前预习习惯,可以帮助学生更高效、更主动的学习课文内容,提高课堂学习兴趣与效率。
教师根据课堂内容布置具体的有针对性的预习习题,让学生独立的解决,并在课堂上共同探讨。例如现代文预习,主要要求学生预习字词、相关的文学背景、文章内容以及中心思想;文言文预习则要求学生结合注释自行翻译课文、并总结文章中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
2、 培养有目的地学习的习惯:
有目的地学习,就是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然后通过课堂学习解决疑问的过程。这样可以使得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强、听课效率提高。
3、 培养勤翻工具书的习惯:
“字典是最好的老师”这是我在第一节课就传达给学生的一个理念。在遇到争议时、或者新知识时,我总是鼓励学生去查字典,而不允许他们凭主观去盲目猜测。在坚持这样的引导下,效果也比较明显,学生遇到问题能积极主动的去查工具书,字典也成了他们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4、 培养积极参与、勤于动脑的习惯:
自读课文教学强调将课堂交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角。这就要求学生能主动融入其中、充分发挥课堂主人公的地位。因此学生的积极参与、乐于参与、勇于参与不仅是必须的,而且是教学过程能否进行下去的重要因素。所以我花了很多心思用于怎样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上来,并且在自读可课文学习中承担课堂“小主人”的重任。比如:让学生推荐一篇课文里需要掌握的重点词语及解释,或者指出需注意的一些易错字、词、及解释;文章重点语段可以由学生自己去寻找,并将自己的理解与全班同学沟通,互相探讨、互助学习;我也试着让学生就课文内容自行表演,从而帮助他们主动掌握课文内容、揣摩人物形象。因为表演能激发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能引起他们极大的兴趣;我还大胆采用了体验情境的教学,在学习《登上地球之巅》这篇课文时,我觉得如果从旁观者的角度去学习,学生对于课文的认识不会很深刻,因为他们没有这样的经历,于是我让同学们采取新闻发布会的形式去学习,即:四个同学饰演文中四个主人公,其余同学饰记者,饰记者的同学需要根据课文内容提出相关的问题,而饰四个文中人物的同学就要非常熟悉课文,去应对相应的问题。课堂学习的结果相当的好,同学的提问比较精准、且与文章的中心联系较紧密,而四个文中人物的扮演者,不仅熟悉课文内容,还额外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从他们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他们已比较深刻的理解了文章的内容、人物的精神。像这样创设一定情境,让学生去发挥学习主动性的方法,充分展示了学生自学的能力,也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与动力。
5、培养学后总结的习惯:
我们说学习一篇课文,不仅是解决这篇课文的问题,更主要的是能从这篇课文中学到方法,举一反三,从而能自学相同类型的文章。“方法是学习的钥匙”,这就需要学生能从课文中总结学习方法,用于以后的自学。所以在学习一些不同类型的文章时,我要求学生去自行总结在这篇文章中学到的方法,并归纳出来。通过长期练习,学生由刚开始只能总结一两点表面内容,发展到能抓住文章的重点学习方法,且能从多方面进行总结。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