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县罗志平名师三人行工作室与梅艳名师才思工作室联合教研活动(2021年11月23日)
初中语文自读课文的解析
石桥镇马溪中学 潘成贵
根据进修校要求,罗志平名师三人行工作室需要进行有关自读课文教学的课题研究。为此,我们工作室开启了《初中语文自读课文教学现状与推进策略研究》的课题研究。下面,我将结合进修校教材培训有关内容,《初中语文自读课文教学现状与推进策略研究》开题报告,以及有关渠道和个人思考,从统编本的不同课型、自读课教学现状、“导”与“学” 、助读系统、流程设计、与群文阅读结合六方面,与大家交流。
一、关于统编本的 “不同课型”
1.新版部编教材包括单元课文、名著导读、课外古诗词诵读三大部分。其中单元课文包括教读课文、自读课文。构建了一个从“教读课文”到“自读课文”再到“课外阅读”的“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 ,并在这方面凸显特色,以更好地贯彻课程标准提出的“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的倡议。
2. “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设计,目的在于改变以下三种状况:
(1)读的主体:强调由教师引导到由学生自主阅读的转变,改变现在普遍存在的精读、略读不分,几乎全都讲成精读课的状况;
(2)读的方式:强调由单篇文章阅读到更多同类文章或整部作品阅读的拓展,改变过于强调单篇阅读的状况,更好地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倡导“1+X”阅读;
(3)读的数量:强调由课内向课外的延伸,改变现在普遍读书太少的状况。
3.教材编写正如钱梦龙之“三主四式” :
三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
四式:教读式、自读式、训练(练习)式、复读式。
二、自读课的教学现状
自读课文尤其是现当代自读课文的教学主要有两种倾向:一是将自读等同于教读,细致讲解;二是将自读等同于学生自己阅读或课外阅读,放任自流,缺少教师的引导。王礼平认为自读课文的教学现状一是把自读课文与教读课文等同,二是认为自读完全是学生自己的阅读,教师对自读课文没有指导。洪雄在这两种教学倾向的基础上,又提出了第三种倾向:将自读等同于略读。
三、自读课的“导”与“学”
1、自读课文仍然要体现教师的“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合理引导学生用好单元说明、批注、阅读提示等助读系统,把握学习重点。
(2)有意识引导学生选择合理的阅读方法和策略,引导学生构建自主阅读基本方法。
(3)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2、自读课文仍然要体现学生的“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自读课以学生的自我阅读和感悟为主,学生作为学习的主动者,他们需要在阅读中主动去探求阅读知识,同时,通过不断的自我阅读,去检验已有的阅读知识,积累阅读经验。
(2)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必要条件就是独立阅读的时间和空间。要敢于放手,充分放手,把课堂真正交给学生。
3、现代文自读课文评价也要从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进行评价。
四、自读课的助读系统
增加了“旁批”和“阅读提示”,不再设置课后练习。
体现了课标要求的独立阅读、自主阅读理念,并将教读课文中学到的阅读方法应用于自主阅读实践。
是一种有效的阅读指导方式。
五、自读课的流程设计
1、确定学习内容: 结合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文内容(自读提示、旁批)确定。
2、确立学习问题:要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探讨,不能越俎代庖。
3、交流学习成果: 学生交流体会,教师适时点拨。
以《土地的誓言》为例,参考自读课文流程设计。(详见讲座课件)
1.以主问题推动学生的自主阅读(《土地的誓言》)
问题设置:(1)作者发出了什么誓言?(2)作者为什么发出这样的誓言。
学法要求:(1)圈点、勾画、批注精彩句子 。(2)说读土地:这是 土地。
2.深入文本言语内容或形式的内核,将阅读问题进行结构化梳理,推动学的自读。
文章中反复多次出现的关键词“回去”(“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使我不得不回去”——“我应该回去”——“我必须回去”——“我要回到她的身边”)暗含了怎样的“语言密码”,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宣泄脉络?
3.有意识地引导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和策略。
引导分男女角色朗读描写土地的的句子。
4.如何利用旁批实现真正的学生自读?
弄清功用,辅助自读。 自读课文旁批在于引导学生理解内容、点拨结构、品味语言等。
——内容理解:“‘那对眼睛’所展现的情感世界是如此丰富。”“好好琢磨一下这句‘心里话’”
——结构点拨: “开篇就是一个‘特写镜头’,引导读者聚焦于这副脸庞。”“写来访者的心理落差,其实是在为后文蓄势。”
——语言品析:“为何用‘低矮的陋屋’来比喻外貌?文中还有一些新奇的比喻,阅读时注意体会其特别的效果。”
六、自读课与群文阅读结合
教读课文、自读课文、课外阅读三者构成了“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如果结合群文阅读教学,就可以打通课内外阅读。用课内阅读知识、方法指导课外自读,用课外自读强化阅读方法与知识。这样,就能够教会学生正确阅读方法,同时又能扩大阅读面。
比如: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代单元就是中国古典小说单元组,教师就可以在教读《范进中举》,对小说阅读人物塑造方法指导教学基础上,引导学生群文阅读九年级上册“1+X”群文阅读读本《借东风》、《宋江执着受招安》、《严监生疾终正寝》、《明湖居听书》。在文本使用上,主要采用比较阅读的方式,再对文本内容加以梳理整合,引导学生勾画出几位人物的经典个性符号,了解衬托手法的妙处。更重要的是 “求同寻异”,引导学生比较不同文章在人物个性展现上所用的不同方式。(教学实例详见讲座课件)。
2021年11月23日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