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县第二批中小学幼名师名班主任名校(园)长
工作室专项课题课题设计论证盲评表
年度 | 2021年 |
编号 |
课题名称:初中语文古诗文吟诵教学策略研究
一、核心概念界定 古诗文:指初中语文课程里选用的古代诗词和文言文作品。 吟诵:吟诵是吟咏和诵读的合称,是中国诗文特定的、传统的展读方式,既是中国传统学习古典诗词文赋特有的方法,也是中国传统的最主要的读书方法,是阅读、学习所有古典诗词文赋的统称。 吟诵教学:指通过吟诵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运用声音的高下、强弱、长短、清浊,来帮助学生记忆古诗文、品读古诗文,表达对古诗文的理解。 策略:策略是指计策、谋略,这里指可以实现目标的方案集合。 本课题研究是通过名师工作室聚集一批语文骨干教师和吟诵爱好者,在我县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实施和推广吟诵,形成推进吟诵教学的方案集合。 二、研究综述 1、吟诵的国际地位 吟诵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是公认的中国诗文相比西方文学的独到之处。今天日本的汉诗吟诵社团仍然有数百万会员,吟诵一直贯穿在其教育体系中,而且是一项庞大的文化产业。韩国、越南对吟诵传承极为重视。在台湾,吟诵一直存在于教育体系之中。 2、吟诵在中国的几近绝学与抢救保护 近代中国,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中国传承了几千年的读书方式——吟诵,近乎绝学。目前,在世的八九十岁老人,其中有过家学、私塾教育背景,懂吟诵,且还能吟诵的,据统计,大陆范围内不过百人,被有关的研究人员看作是传统吟诵的“活体”,作为亟待抢救的对象。 21世纪以来,我国学界对吟诵的研究逐步升温。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自2007年起,开展了系统的全国性的吟诵抢救工作,至今已采录和搜集了近千名吟诵老先生的影音,整理了数百万字的文献,从中总结出了吟诵的基本规律,并摸索出了一套吟诵教学的方法。2008年,“吟诵调”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国家语用司在全国范围邀请6位吟诵专家,进行吟诵资源库的建设。同年,发起成立了中华吟诵学会。 3、国家高度重视吟诵的研究、抢救保护和传承工作 2016年,《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明确规定:“强化学校语言文化传承功能,推进各级各类学校开展中华经典诵写讲行动,加强中小学古典诗文教育教学。”“支持开展对吟诵的研究、抢救保护和传承工作。” 2018年,《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实施方案》(教语用〔2018〕3号)也规定:“支持开展吟诵研究和研讨交流。”同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公布第一批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名单中,首都师范大学的“中华古诗文吟诵和创作”得以名列其中。2020年,《国家语委“十三五”科研规划2020年度项目指南》中,“古诗文吟诵理论研究和实践推广”被列为国家重点项目。中国语文报刊协会吟诵教学法专业委员会也于2020年5月成立。 4、吟诵的恢复与发展状况 在大学方面,陈少松先生1987年起在南京师范大学开设古诗文吟诵选修课至今,影响很大。叶嘉莹先生在南开大学常年传授吟诵。广州分春馆门人陈永正、吕君忾等先生一直在中山大学等传授粤语吟诵。北京师范大学的王宁先生、首都师范大学的谢绥东先生、 北京语言大学的王恩保先生等都传授过吟诵。2007年,北京师范大学、徐州师范学院、淮阴师范学院、台湾辅仁大学联合成立吟诵诗社。著名吟诵专家徐健顺先生,撰有《声音的意义》《徐健顺吟诵文集》《吟诵教程》等关于吟诵方面的专著,并在全国各地讲学传播吟诵方面的文化。2007年,徐健顺在中央民族大学成立吟诵诗社——紫竹诗社,次年成立“首都高校吟诵传承研究联谊会”,有20多个大学的诗社参加。 在中小学教育方面,语文界很早就开始吟诵教学的探索了。广州的特级教师陈琴,她率先把经典“素读”的理念引入当下的小学语文课堂,创设了能被移植的经典“素读”课程,现已经推广到全国。上海的戴建荣老师推行吟诵朗诵法,已经在全国推广。厦门的陈水龙老师也把闽南语吟诵引进教学。 现在,全国各地已经有了一批学校开展了吟诵教育,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更多的学校以社团的形式开展吟诵活动,普及到学校教学中甚少。 5、吟诵在泸州和泸县的推广状况 近年来,泸州涌现出一批语文吟诵试点学校、吟诵工作室、吟诵爱好者、推广吟诵的骨干教师,举办了“中华吟诵泸州初级班”培训、“泸州市传统吟诵培训”等系列活动,确立了一批吟诵科研课题并取得相应的研究成果。 泸县在2015年成立了龙城经典教育研修工作室,在小学、幼儿园普及与推广以吟诵为主的经典诵读活动,涌现出一批传习吟诵的骨干教师。2021年,该工作室正式成为中国语文报刊协会吟诵教学专委会会员单位。 但是,当前我们泸州市各县区初中和高中在吟诵这一块几乎一片空白。初中无吟诵、高中无吟诵的局面让一些在小学里习得吟诵的学生难以继续学习吟诵,出现断层。而且,目前泸州市关于吟诵的相关活动还多停留于民间组织阶段,缺少官方组织与行政驱动,难以大面积推广应用。 三、研究的价值、意义和创新点 (一)研究的价值 1、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培养一批会吟诵教学的初中语文教师,并通过他们实践和推广吟诵,既能促进我县语文教学改革,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又能促进我县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的具体实施,推动地方文化发展。 2、通过吟诵教学策略的研究,形成吟诵教学的相关理论成果。 3、本课题研究,通过泸县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带动县内其他学校教师共同参与,形成初中语文古诗文吟诵教学研究的完整体系,逐步在全县加以推广,填补泸县初中无吟诵读空白。 |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