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发展型语文教学22讲》微分享
毗卢学校 陈静
各位老师:
大家好!
感恩有机会参加这次的读书分享交流活动。读书,是我在工作之余提升自我的方式之一,它们让我学到了不同的精髓、汲取到不同的养份。
最近,在闲暇时间里我读了这部由张东升老师编著的《思维发展型语文教学22讲》思维类书籍,今天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展开我的阅读分享,首先是作者简介,本书作者张东升老师是一位为语文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也是思维发展型学校联盟联合发起人。
第二内容简介,全书共22讲,内容如下:本书以高中教学为例,从学生培养思维性的方面出发,阐述出了“思维之于学习,犹食色之于人性”的具体道理,用“有道、有为、有效”概括语文教学思维实践,为后续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借鉴,促进了教师的教学能力。
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见,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众所周知除了老师的教学策略以外,学生的思维方式在教学中也是非常重要的。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呆板无趣教学模式已经不再被使用,取而代之的是多媒体与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这使得语文教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也就需要从多方面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样才能激发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推动教学目标的达成。
全书令我最为深刻的有两个地方,其一就是第三讲《思维发展型课堂与思维训练》这一节的内容。张东升老师在本节中阐述出了语文教学中应该如何开展思维发展型的课堂以及如何给学生做思维训练。所谓学习方法,无非就是参考,分析,比较,演绎,归纳,诵咏等方面以此来获得知识技能的训练,然而在传统的课堂中并没有关注到语文教学的思维特征。因此,语文教学的思维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在高中的教学中张东升老师提出了现实中的高中教育还停在了升学这个层次,就导致了学生的知识方面相对狭窄。除此之外,高中生在教材理论知识的束缚下思维和思想水平比较低,这方面教育的缺席都表现在了教学之中,对于学生来说他们不会看到问题,也找不出问题来解决问题,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的引导。在课堂的讨论中思想难以向纵深的方面发展,张东升老师以《论语》为例指出了弊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关于学习与思维的论述更是让人深省但是在现实中这句话却往往停留在翻译和背诵的层面,很少被应用于教学实践之中,这样的教学方式既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激发出对语文的兴趣。
其二就是第四讲到第九讲语文思维可视化的一系列方法:思维导图、概念图和认知流图、适用于联想和描述的圆圈图和气泡图、用于比较和类比的双气泡图、韦恩图、桥形图、适用于分类和总分的树形图和括号图、用于顺序与因果的流程图和复流程图。利用这些图例能更好的将思维可视化,不是空空而谈。不同的图适用于不同的内容,由此可以发现思维可视化的方法不止一种,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年龄特征,择优使用。
在读完这一部分内容之后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作为一名小学老师应该注重对学生的思维培养,小学阶段的学生是一个很容易塑造思维的阶段,相比于高中生思想成熟来说,小学阶段更应该加强思维方面的训练。单独的说思维发展是空洞的,难以评估的,通过张东升老师一系列的教学阐述以后我明白了要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理论还应该与实际相结,同时要训练小学生思维发展就得让思维可视化,结合学生年龄特征选择适合的方法来教学,在自己的课堂设计里也应该有意识的设计进去,多方面着力,这样可以使学生加深知识印象,达到训练学生思维发展的目的。
语文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门思维性比较强的学科。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的发挥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的思维进行创造性的培养,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语文课本的内容从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本书的阅读在结合之前自己的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反思,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加强学习的独立性,保持应有的好奇心,培养强烈的求知欲。
“好奇是研究之父,成功之母。”好奇是求知的萌芽,创造的起点。由于小学生的好奇心特别强,许多问题都想打破沙锅问到底,于是我就常常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故意设下悬念,鼓励他们去探索,而只有在探索过程中,才会不断地激起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使学生学习思维处于主动状态,所以学生学习兴致高,乐于思考,培养了思维能力。
二、注重思维的发散,在解题练习中进行多解、多变。
小学生缺乏变通能力,思维较单一,这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为了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在教学中,教师要多多花费精力,精选习题,还要鼓励学生多思考,在解法上不拘一格。并注意从多种解法中对比分析,尽可能采用灵活的、简单的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还可以围绕同一问题,让学生不断变换角度去思维,拓宽思路,并让学生对比分析,选择最优方法,达到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的目的。而且还可以在教学中适时地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多角度、多方面地思考,不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三、创设情境,开启学生思维。
小学生的依赖性较强,较多处于被动思维状态,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巧妙地抓住时机,创设情境,把学生的情绪引进与学习内容有关的情境中,并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迫切愿望,让他们主动思考、主动表达、主动地获取知识。学习的思维活动总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的认识基础,思维发展规律,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巧妙设疑,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的心理之间创设一种“不协调”,激发学生思维。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形成悬念,启动学生主动思维。
四、及时评价、适时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思维的积极性。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也曾陷入了一个误区,往往不自觉地扮演着知识灌输者、课堂管理者的角色,使学生处于被动、被控、单向接受的状态。久而久之,我发现很多学生都失去了自己的个性,总是习惯等答案、靠答案,严重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怎么办?如何调动学生主动思维的积极性?于是我逐渐转变了自己的教学观念,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缺点和错误,都给予足够的宽容,耐心地引导,坚持表扬鼓励为主,特别是对不善于表达的、难得举一次手的学生更是如此,有一点点值得肯定的地方就给予鼓励。比如在教学中,我自制了小红花、小五角星等奖励品,对于凡是上课勇于思考、发言的同学下课时我都会亲手给他们佩戴小红花或小五角星,渐渐地在我的教学中,我发现同学们的发言踊跃了,课堂氛也随之活跃了,更重要的是同学们养成了主动思维的习惯。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通过阅读张东升老师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也给我在今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新教育模式,不断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训练,为学生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的分享到此告一段落,感谢与您的共读时光,谢谢大家。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