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悦
——读《活出最乐观的自己》有感
大家好,我是玄滩镇学校的罗霞,今天我为大家分享的是阅读与心灵的愉悦。这本书的名字叫做《活出最乐观的自己》,作者是(美)马丁.塞利格曼博士。积极心理学之父,是当代认知心理治疗的创始人之一。他曾获得美国心理协会的两大奖项——威廉詹姆斯奖及詹姆斯卡特尔奖。他的著作超过20本,他的书被译为多种语言,并畅销全球。
我喜欢读书,但总是读得很慢,或许是因为性格,也或许是因为需要带两个孩子,还要上班,精力不够。我读书的时候有时还会回去细细品读一番,也便更慢了。但不管怎么说,我也是爱书的。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可见书之于我们是何其宝贵的财富。冰心也说: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我算不得好读书,但也在近段时间读了一些好书,如王崧舟老师的《诗意语文课谱》,余华的《活着》,马云的《未来已来》,蒙曼老师的《唐诗之美》,还有塞利格曼博士的《活出最乐观的自己》。徜徉书中,可见,可闻,可想,乐趣很多,道理也很多。
今天我的分享分为三个部分:一、与书结缘,二、阅读书籍,三感悟阅与悦。
先说第一部分,与书结缘。认识这本书主要有两个缘由,一是缘起于偶然:去年秋天学校的少先队辅导员因为有其他培训走不开,所以临时决定让我去参加少先队辅导员的培训,校长说让我去长长见识,我心里却想着我的课没人帮我上,我的班没有人帮我带,有点不太情愿,可最后还是无可奈何地去了。在那次培训中,我听到了一个心理学教师的讲座,第一次听到了“习得性无助”,“积极心理学”,“乐观的解释风格”,“悲观的解释风格”等陌生的名词,这些词语竟在心里开出花来:悲观竟然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外界强加的,而是我们自己习得的!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我没有及时与塞利格曼的五部曲见面,直到今年参加了余敏老师的名师工作室,余敏老师要我们多读书,读专业的书,我想心理学方面的书对我们的工作也是有益和有用的,于是捧起了塞利格曼博士的幸福五部曲,首先选择了《活出最乐观的自己》这本书来阅读。
与书结缘的第二个原因是心理将康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就我身边而言,今年暑假临近开学,附近一所学校的一位四十来岁的男老师,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决然抛下自己的妻子和孩子,纵身一跃,跳楼自杀身亡。而我们学校也有一位外表特别乐观阳光的老师上学期被诊断为抑郁症,上学期经过治疗有所好转,这学期病情复发,至今未能返校上课......还有学生放假回家因为父母离异等原因选择结束生命,逃离苦难,放个假,他与我们便成了永别.......这样的事例其实还有很多很多。这一桩桩一件件血淋淋的事实,让人们更加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所以读读心理学方面的书对我们是有好处。
其二,谈谈阅读书籍。我读书的方式很粗糙,主要有三种,一种是直接勾画,遇到自己喜欢的有疑问的,感受深的词语、句子甚至是段落,就直接用横线,波浪线或双横线勾画。第二种是摘抄,想记住的话,或对自己有影响的观点,再或者是优美的古诗词,我便会用本子把它记下来,偶尔还会翻来看一看。第三种是查阅资料,批注笔记。如果有不懂的,有疑问的,不认识的,就查字典查资料批注在旁边,有感受的就在旁边写一写。
我读书的形式是多样化的,纸质的书,电子的书,我都喜欢。
接下来我与大家分享我读这本的“阅”与“悦”。
先说“阅”吧,这本书共有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什么是悲观,什么是乐观,第二部分乐观的人生为什么精彩,第三部分如何活出最乐观的自己。读完这本书,我把自己印象最深的句子也与大家分享一下:1.无助是我们人生的开始。2.人生有许多事是无法由我们控制的——我们眼睛的颜色、种族、美国西部的干旱。但是人生还是有一大部分是我们可以控制的,这包括我们如何生活,如何跟别人相处,如何谋生。3.悲观的预言常常是自我实现的。我一直以为出生才是我们人生的开始,没想到心理学家用大量的实验数据证明无助才是一个人人生的开始。悲观的预言是自己不断地暗示自己,形成悲观的永久的解释风格,最后实现自己的悲剧人生。当然这些本不是我们希望的结果,所以我们要改变我们的认知。
在对孩子教育方式,我也受到了启发:
★孩子8岁时,乐观或悲观的解释风格就基本定型了。
★孩子的解释风格会受到三种因素的影响。
1.孩子每天从父母身上学到各种事件的因果分析,尤其是妈妈的。如果你是乐观的,孩子也会是乐观的。
2. 孩子听到的批评方式也会影响他的解释风格,如果这些批评是永久的、普遍的、内在的,那么他对自己的看法就会转向悲观。
3.孩子早期生活经验中的生离死别和巨大变故。如果这些事件好转了,他会比较乐观;如果这个变故是永久的和普遍的,那么绝望的种子将深埋在孩子的心中。
以前我的孩子或是学生犯了错,我会大声质问:你为什么要这么做?你为什么总是这样?这样的批评无疑是告诉孩子:你怎么这么笨,你怎么一直这么笨?这样的解释风格就是悲观的,永久的。而现在我会给孩子说:这次你犯了错,错在哪里?不要怕,我们可以改正,以后不再犯了不就好了吗?同样的话语,不同的表达,解释风格就变了。后一种就是暂时的、积极的、乐观的解释风格。
我感受最深的还有我们不同的看问题的方式。
★男人遇到事情会去做,而不会反复去想;但女人会钻牛角尖,把事情翻来覆去地想,去分析它为什么是这样。女性看事情的方式造成女性得抑郁症的比例是男性的两倍。
★研究显示,悲观确实是引发抑郁症的重要原因。认知疗法通过将悲观的解驿风格改变成乐观的解释风格,从而减轻抑郁症状,让抑郁症患者彻底、永远摆脱抑郁症。
男人和女人的思维方式真的完全不一样。比如同样是生病了,男人会马上去找医生解决病痛的问题,而女人却反复去想:我怎么会生病,生病的人怎么是我?我该怎么办?我的病严不严重?我上有老,下有小,他们知道了该怎么样呢?悲观的解释风格延误了女性获得治疗的时间和效果。
再说读完《活出最乐观的自己》这本书后所获得的心灵的愉悦。其实读完这本书后,感觉和《论语》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不同是《论语》侧重于道德层面的修身,而《活出最乐观的自己》则侧重于用科学实验的数据来得出结论。
这种心灵的愉悦包括“悦人”,“悦己”,“悦纳”。这世上总有你看不惯的人和事,如果事事看不惯,生活将会十分痛苦,于人于己都是一件难受的事。孔子不是说吗: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带着欣赏去看人,自然也能悦人了。我们不仅要欣赏别人,更要懂得欣赏自己,孔子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何其孤独,了解他的人实在太少了,他却说不要生气,这便是在悦己。《活出最乐观的自己》里的乐观解释风格,认知疗法也是同样的道理。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都是不完美的。所以我们要学会悦纳自己,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活出最乐观的自己》教给我们的方法是:把不好的事情记下来,写下自己的想法和后果,然后进行反驳,也就是学习与自己争辩。反驳有四个重要的途径:证据,其他可能性,暗示和用处。也可以转移注意力,最后大声说出你的想法。这样的反驳还要练习,练习,再练习!才会形成乐观的解释风格。
有人说这个世界上最难的就是认识自己,更重要的是正确地认识自己。学习是没有止境的,阅读也是没有止境的,心灵的愉悦亦是没有止境的。我将继续在不断的阅读中体验更多心灵的愉悦。谢谢大家!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