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学会阅读》读书心得
瓦子小学 童会
《让学生学会阅读》这本书是儿童阅读推广人、特级教师蒋军晶老师的又一力作。在这本书中,蒋老师将自己多年做群文阅读的经验全部呈现出来。书中记录了他和孩子们在阅读中学会思考、学会发现的故事。什么是群文阅读?优质的群文是如何形成的?不同的文体如何做群文阅读?通过群文阅读可以学什么?……这诸多的疑问在本书中都将得到一一解答。全书共分为三章:什么是群文阅读;文体与群文阅读;群文阅读实践。 在书中,蒋老师关于读写结合取向与阅读策略指点是我看完本书后的最大的收获,它给了我深刻的启迪与有效的引领。蒋军晶老师以群文阅读的方式,促使学生向往精神生活,同时培养学生思考、发现的能力。在群文阅读的探索中,蒋军晶老师充分展现了他作为语文教师,对儿童人格的养成、阅读素养的提高、思辨能力的培养等多维度的关注与建构。同时,作为著名儿童阅读推广人,他的研究也引领着更多老师从儿童出发,走向广泛而深入的阅读,重新定位语文教师的角色。
在学习的同时,我的的确确感受到了自己的不足。蒋老师说:“目前阅读教学的技术化倾向使很多老师觉得让自己胜任这份工作的重点不是本体性的知识,不是自己的阅读视野,不是自己的阅读力,而是让“课”像“课”的技术,从而很快沦为技术主义者,对读书,欲望不大,动力不足。”仔细想来,我们作为一线教师的确没有抽出时间去阅读,我们身兼班主任和学科教学工作,繁杂的事情让我们深陷其中,但是没有时间阅读,不爱阅读,怎么可能找到文章,怎么可能总结、梳理出阅读策略,怎么可能发现表达特点呢?我想,我们真的应该放下手机,多读书,并思考自己读懂了什么,学到了什么,这样才能把更多的知识传递给学生。
随着部编教材的使用,让学生接受什么样的知识,培养什么样能力的学生是当今很多一线的教师正思考的一个问题。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按过去的传统,死抓课本的教法,显然与新一轮的课改格格不入,培养出来的学生可能连新的考试题型都无法适应有专家明确表示:“要让那些多读书,会读书的考生在考试中占优势。”可见顺应当前教育发展的潮流,重视并大力提倡学生课外阅读已是当务之急,而让学生学会阅读,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奠定终生学习的基石,正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希望的。那如何让学生喜欢阅读,又如何让学生有效的阅读?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 要激发学生的阅读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激发他们主动去阅读,去探究。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又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做起。1、在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之前,先印发名言警句,对学生晓之以理。如“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东汉刘向), “一本好书象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驰向无限广阔的生活海洋。”(瑞士凯勒);“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等,与学生共同品读这些名言,在品读中让他们深味读书的重要性。2、发挥榜样的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榜样来自两方面:一是教师,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陶行知先生说:“想有好学的学生,须有好学的先生”。因此,要想让学生对阅读感兴趣,教师自己首先要扩大自己的阅读容量,在上课时能够结合课文介绍一些名著的相关的情节,也可以介绍一些作家的佚闻趣事来增强学生对作家作品的兴趣,唤起学生非读不可的强烈愿望。另一方面的榜样来自同学,每个单元的口语交际就是我们的交流会,除了完成书上的内容,我还让同学毛遂自荐上台发表对近期所阅读书籍的看法,向同学推荐一本书,在交流中激发学生课外多阅读的兴趣。除此之外,在班级的黑板报、手抄报中可以置放一些学生适合的阅读材料,向学生传递阅读信息,学生可以随时在这些材料中阅读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有兴趣做支撑就可以渐渐化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
二、 引导学生选择优秀的课外读物。我们学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学生辨别能力比较差,所以我们教师责无旁贷要引导他们选择优秀的课外读物。1.结合课堂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小学的语文课文的许多作品都是中外名篇的节选,只窥见一斑,未见全豹。可借助上课设置悬念,因势利导,让学生课后去阅读全部作品。如在上《鲁宾逊漂流记(节选)》这一课时,我在课文结束时设计了这样的一个悬念:鲁滨逊在岛上是怎么生活的?在岛上他遭遇了哪些事?鲁滨逊最后的命运如何?以此激发同学们课后去阅读整本书。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阅读能力,围绕一定的阅读目标,选择课外读物,给学生列出本学期或本学年学生要读的书目,可以结合教材后面的必读篇目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文标准(修订稿)中的推荐篇目。这样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童话、寓言、诗歌、小说.......让学生广泛地进行阅读。这不仅可以让学生完成规定的阅读篇目,也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知识,为提高写作水平打下了基础。
三、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好的习惯一个人终生受益,好的方法可以作到事半功倍。1.多种读书方式相结合。精读是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提高的重要标志。遇到难度较大的读物,应鼓励学生精读努力学会课内学过的方法,“熟读深思”,必见效果。对于一般的课外读物,较快地浏览过去,可以达到开阔视野,活跃思维,增强知识的目的。2.指导学生用“心”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读书而不作思考等于吃饭而不消化,读得再多也不会有所得,反而成为书的奴隶。阅读要和思考结合起来,即用“心”来读书,才能有所收获。3.做读书笔记。古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要有自己的心得见地,并且运用于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去。我会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本课外阅读笔记本,每天将阅读过程中精彩的词句、优美的景物描写、精彩片断、名言佳句以及对自己日后的学习有借鉴作用的内容记录在本子上,以便学以致用。
只有善于学习,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终身学习的人,才不会被淘汰。而这种能力的形成,首先应该是从小培养阅读习惯,在大量的课外阅读中获取知识。”所以,教师要辛苦点,做好学生课外阅读的领路人,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奠定其终生学习的基石,受用一生。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