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文本语言读写点的选取与实践
泸县云龙镇学校 罗莉
阅读是吸收,好比蜜蜂采蜜;写作是倾吐,正如酿蜜的过程。古语讲:读破万卷书,下笔如有神。课标中也指出:语文学习应该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读和写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基础,读写结合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下面就谈谈自己在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中如何选取读写结合点的一些思路和做法。
一、“采”在文本里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多阅读,多积累,对于提高作文水平有重大意义,教材中收录的文章都是经过专家委员会精挑细选的,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和表达形式,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既是学生阅读的经典文篇,也是练习习作的范文,对学生的语言规范具有引路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利用教材,充分发掘教材内容和思想,让学生在深度阅读中学会思考和创作。文本中的读写点可谓“群星闪耀”,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为它们颁个奖吧。
1、最佳主角奖之词句训练
小学阶段对词句的训练可以用“一直在模仿,目的在积累”来形容,低段ABB、AABB,近反义词,含颜色的词语、三字词语、成语、关联词……再到各种修辞手法、名言、警句、格言、俗语……不胜枚举。学生一直都在进行着学——仿——写。的确,小学阶段是模仿的最佳时期,会模仿才有积累才有创造,我们也必须承认,这些词句的训练对学生语言的积累也是最有效的。进入中年级以后我们会进行以句式训练为核心的文段的模仿。
以第四单元《猫》的教学为例吧,《猫》课后的“小练笔”内容来自课文第一部分: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他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这里表现了猫性格古怪,既老实又贪玩,这段话用“说……吧……的确……可是……”,写出了猫看起来相互矛盾的特点,可谓独具匠心。教学时引导学生进行练习,可结合对猫的特点的把握,使读写结合起来。在感受猫的老实又贪玩之后,先请学生回忆自己喜欢的某种小动物或某个人有没有这样看似前后矛盾的性格特点,尝试将这一特点提炼概括出来,比如:爸爸既严厉又慈爱,小蚂蚁既弱小又强大。然后通过具体的事例进行描述,照样子写一段话,表达喜爱之情。学生们的思路被打开了,他们这样写道:
我家的狗狗既乖巧又调皮。说它乖巧吧,它的确讨人喜欢,每天我一回家,它马上摇头摆尾地过来迎接,围着我跑前跑后,好像在说“欢迎小主人回家”。可是每次我带它出去遛弯的时候,它他总是疯了似的往前奔,任凭你怎么斥责它也不管用,有好几回还把邻居家的菜苗都踩坏了。
我的妈妈真是一个矛盾的集合体,既贪吃又怕胖。说她贪吃吧,的确是啊!她正对着一盆小龙虾在大块朵颐呢,不一会儿面前就堆起了小山似的龙虾壳。可是她又特别怕长胖,每天早上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称重,尽管她一直说减肥,却从来都没实现过。
通过这样的迁移练习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掌握并能在自己的习作中自如地运用。
2、最佳配角奖之课文插图
第四单元的《白鹅》是漫画大师、散文家丰子恺的作品,课文所配插图是丰子恺所画的白鹅,他以凝练的线条勾勒出生气勃勃、意味十足的画面。图一刻画了白鹅高傲的步态,显示出他步态从容,大模大样的风度;另一张刻画了白鹅的吃相:三眼一板,一丝不苟。两张画风格朴实,寥寥几笔,白鹅高傲的形象便跃然纸上。形神兼备的漫画对文本进行了形象的诠释,增强了语言文字的表达效果。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观察图画,学生头脑中会形成一种印象——这只白鹅看起来真有派头,真像一位老爷!接着让学生找出与图画相匹配的文字,体会作家笔下白鹅的高傲。此时,学生再次阅读时头脑中就有了画面感,图画、文字相得益彰,插图就成了美术化了的文字,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于是,我问:你觉得白鹅的高傲除了作者说的几方面,还表现在什么地方呢?有同学这样说:
鹅的高傲还表现在它的穿着里。你看,它只穿雪白的衣裳,而且绝不让自己的衣裳沾上一丁点儿的泥渍;它也只戴那顶红帽子出门,大约只有这样的打扮才能把它衬得更加绅士。
3、特别奖之冒号
第四单元中冒号也是很耀眼的。课文《猫》中: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课文《母鸡》中:一只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他立刻警戒起来:歪着头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的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课文《白鹅》中:后来我看到果然如此: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不亚于狗的狂吠。这时候,学生对冒号已经有了很深的印象,知道冒号前先总体、概括地说,冒号后再把特点写生动、具体。写话的机会就水到渠成了——我们也试着像老舍和丰子恺一样来用用冒号吧,你准备说谁的哪个方面的特点呢?学生七嘴八舌说开了:可以写弟弟的淘气,可以写小猫的可爱……怎么样才能把弟弟的淘气写清楚呢?可以从那些事情来表现弟弟的淘气呢?比如:妈妈刚整理好的房间一眨眼就被弄得乱七八糟;奶奶养的花被他弄得枝折花落;还在我的作业本上“添”上几笔。下面是一位同学写妈妈的:
我有一位爱操心的妈妈:天冷了担心我穿少了会感冒,天热了又担心我会中暑;出去玩耍担心不安全,待在家里又怕我孤单;考差了着急得不得了,考好了又怕我骄傲。
4、最佳创意奖之写作方法
第五单元是习作单元,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其中第一条是对读课文的要求,第二条是对写作的要求,孩子们在三年级和四年级上学期已经初步学习了,通过观察描写一处景物介绍一个景点,而按照游览的顺序写景物,还是第一次接触。在学习了《记金华的双龙洞》后引导学生梳理如何将游览的景物写具体,让学生总结一下关于如何写好游记,学到了哪些方法?学生通过梳理作者的游览路线,了解了写作的顺序:路上→洞口→外洞→空隙→内洞→出洞;还知道作者在通过空隙的时候,因为空隙很“狭小”,印象很深刻,所以把空隙部份作为重点来写;我们还引导学生发现可以用过渡句进行景点之间的衔接,并且用上表示行走方式的词语,如:穿过、路过、走过、绕过等来说清楚位置的变化。接着,以参观校园为例,先请同学们自己设计一个线路图,并用示意图的方式画下来,如:从校门到达教学楼,经过了启航雕塑→操场→假山→教学楼。接着,引导学生说清楚参观的顺序试着用过渡句把一处景点与另一处景点进行衔接,穿过幼儿园的这条巷子,便来到了学校的校门口,“云龙镇学校”几个鎏金大字便映入了眼帘;走进大门,一眼便能看见我们学校的标志——启航;绕过雕塑便是学校宽阔的操场;在操场的右侧,几棵高大的黄桷树围绕着一座假山;顺着假山右侧的斜坡就来到了我们的教学楼——启智楼。在这几处景点当中,哪一处你的印象最深?可以重点写、详细写,其它的则简单写。校门口:校门口安装了人脸识别系统,为了方便学生的管理,保安叔叔也非常尽责。启航雕塑:可以简单介绍一下含义,远看像一艘船在扬帆启航,乘风破浪前行,我们的学习从这里启航,人生从这里启航。假山:可以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先写假山上种着一些翠竹和虎耳草,假山下的池水中种着碗莲,每到夏季开出娇艳的花朵,池中还有几尾小鱼在悠闲地游来游去。教学楼:是学习的地方,那里时而传出琅琅的书声,时而传出优美动听的旋律。重点部分写操场:400米的跑道围着四个篮球场,正对校门的地方是旗台和舞台,在这里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和隆重的艺术节表演;跑道的四周栽种着很多树木,有玉兰花,蓝花楹,刷子花,桂花……它们在不同的季节次第开放,装扮着我们美丽的校园,我最喜欢的是桂花,每到秋天的时候,桂花由白变黄再变红,风一吹,整个校园都沉浸在桂花的香气当中;操场还承载着我们的欢乐,我们在这里锻炼身体,在这里嬉戏玩闹……那不是四一班的同学吗,他们又在进行晨跑了,步伐那么整齐,口号那么响亮,连风儿也被带动起来,和他们一起锻炼身体。
把游览顺序说清楚,将吸引人的景物重点描写,是本次习作的重点和难点,解读课文内容,梳理作者的观察方法,练习从远到近,从整体到局部来进行表达,借助图片和学生的经验,将所学习的方法运用到实际写作中,学以致用,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
二、“采”在情动之时
阅读的过程是情感的碰触过程,只有充分调动主题体验和情感参与的积极性,才能使学生在阅读中获得启迪。第三单元是现代诗单元,现代诗其语言和语言形式没有严密的逻辑性,内容也比较简短,得到了孩子们的喜欢。在学诗的时候,它们被诗歌中悦耳动听的节奏感带动,被诗里丰富的想象感染,被诗里边真挚的情感所折服,入境入情。学习了艾青的《绿》体会到了作家用“绿”描绘了春回大地,到处都是绿色,万物充满生机的景象,或许你也曾经看见过大自然许多奇特的画面,试着也来仿写一首诗吧。孩子们跃跃欲试,于是《黄》便诞生了。
好像黄色的颜料倒翻了,
到处都是黄的……
到哪里去找这么多的黄?
鹅黄、橙黄、土黄、
嫩黄、姜黄、金黄
黄得灿烂、黄得耀眼。
落的叶是黄的,
长出的麦是黄的,
结的果是黄的,
阳光也是黄的。
所有的黄都靠在一起,
拥抱在一起,
手拉着手,
开心地手舞足蹈。
突然一声鸟叫,
好像体育老师在喊集合,
所有的黄就整齐的排列在一起……
这样的仿写难度不大,却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苏联诗人叶赛宁以白桦为题,展现了白桦的高洁之美。或许你也会想写写其他植物……于是,有了《梅花》《多肉》《玫瑰》《香蕉树》……
香 蕉 树
老家有一棵香蕉树,
年龄和我相仿,
浑身散发着独特的香味,
沁人心脾。
夏天的时候,
我们一家坐在树下,
吃着香甜软糯的香蕉,
香蕉叶轻抚着我的头发。
绚烂的晚霞来了,
悄悄的坐在它身旁
说着小秘密。
冬天的时候,
它用绿叶抵挡着凛冽的寒风,
它们坚强不屈的精神打动了我。
它是那样温柔,
是那样勇敢,
还那样调皮。
在天晴了的时候,你曾经到哪里去走走?看到过怎样的雨后天晴的景象,于是孩子们又展开了想象,开始了续写。有了仿写和续写做铺垫,孩子们已经有了足够的自信了,那就让他们大展身手吧。诗,是我们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此刻就让我们静静的回想……或许你会想起某个事物,某个人或是某段经历,某种情感——打开你记忆的闸门,尝试着写一写诗吧,人人都可以是诗人。于是,班级的诗集就“新鲜出炉”了,装订、传阅,小小的成功感,带给他们的就是写作并不难,我也能行。
三、“采”在思维训练处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将读写结合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思维和创造思维。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其头脑中会自觉对文章内容进行加工,对文章的结构和所表达的思想进行分析,大量的阅读对提高学生的分析思维具有促进作用。学生在大量的阅读基础上,当其知识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具有创造的动力和源泉,再通过写作教学训练其创造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因此,开发和提高学生的分析思维和创造思维,需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而读和写的结合还可以借助思维导图进行转换,教学时教师的板书是一份思维导图,高度浓缩了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树立知识结构,突出了教学的重点,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学生也可以在课前或者课后整理出一份独属于自己的思维导图,帮助自己预习或者复习,实现把“厚书读薄”。在诗歌整理的学习时,我也要求孩子们尝试用树形图的方式整理,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课文中也为我们展示了一些思维导图的例子,比如第一单元的习作——我的乐园当中,我的乐园可以是班级图书角,家里的院子,学校的篮球场,以及其他能给你带来乐趣的地方,课文中以图谱的方式呈放射状展示,学生的思维也发散开来,院子的角落,墙边的花坛……都是乐园。接着再以表格的形式举例——比如村头小河边的草地,那里是什么样子的?(草地上有绿草、野花、昆虫、鹅群……)你最喜欢在哪干什么?(放风筝、看天空变化的晚霞……)这个乐园给你带来了怎样的快乐?(在大自然中玩耍,真快乐!)通过填表格的方式安排习作的内容以及先后顺序。思维导图既可以是图谱式的,也可以是提纲式的,是学生思路的反馈。当学生把思维导图变成习作,就是给图添枝加叶的过程,就是把“薄图写厚”的过程。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强化读写结合的一个较好的方法就是鼓励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仿写、续写、和随笔写作。围绕“读写结合”进行探究,进一步探索出“读写”良性互动的有效策略,使读有目的,有思考,有方法;使写有目标,有过程,有情感,并且在读写融合的基础上努力构建良性互动的智慧课堂,学生“采得百花成蜜后”,实现勤于读书,逸于写作。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