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刘淼《作文心理学》
泸县石半丁名师凿璞工作室 姓名:谢丹
高万祥老师曾经说过:杂文像臭豆腐,闻着是臭,吃着却香;我说:理论书籍像骨头上的肉,虽然难啃,却别有滋味。然而却有很多人因为啃骨头麻烦,索性弃之而选择成片成片的肉,虽则方便,但却失去了历经艰辛后的一番感悟和喜悦。
最近,由于论文写作的需要,我不得不开始阅读从图书馆借来的关于“写作”的理论性书籍,刘淼的《作文心理学》就是我“自愿地”、独立地看的第一本理论书籍,全书200页左右,我却前前后后看了8天左右,既没有小说那样引人入胜的情节,也没有散文那般精妙的语言,进度着实提不起来。
幸好,我还是把它看完了,而且收获还不小。当然,要说有多深刻的体会和对自己有多大的提升,那肯定是没有的,因为像这样的理论书籍,看一遍是完全不够的;但是由于需要看的书很多,时间却有限,容不得我再细看第二遍,但我看得还算比较认真,而且还做了一定的归纳总结,收获还是不小。
(一)“知其所以然”
还记得高中的时候,我语文成绩一般,作文水平更是一般。每次作文课上,老师要不是让列提纲,就是让修改;我却常常不列提纲,直接下笔写,还得意洋洋地说:我不用列提纲就可以写出来。当然,老师让修改的时候,我也是一副得意的样子说:我的作文没有需要修改的地方。读完刘淼的《作文心理学》后,我才知道自己当时在“写作”上的问题是多么严重啊:不会构思,不会列提纲,也发现不了自己存在的问题,更不用说自我修改了!每次老师给全班同学朗读某某同学的优秀作文时,我也觉得别人写的好,可我却不知道具体好在哪里?
以前就知道“构思”“拟提纲”“口头作文”“读写结合”“自主修改”等说法,但我却不知道这些做法到底有什么好处?更不用说这样做的原因了。我的印象里,语文老师教给我的“语文”知识是很少的,反正现在回忆起来也仿佛没有可供回忆的内容一样;我记得老师强调过“列提纲”,可我当时却不知道这样做得意义和好处到底在哪里?自然也就没能养成这样的习惯。我知道肯定是我自己的原因,但我觉得高中语文老师也难辞其咎:若是他讲解的足够清晰,足以让人认识到其重要性,难道我们不会去努力学习、模仿吗?我高中时可是个认真听话的好孩子啊!
这就给我提了个醒:在语文教学中,不能只给学生讲具体的方法和策略,还应简单、明了地道出这些方法策略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这样做的科学性和重要性,进而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坚持下去的信心;当学生不了解其原理和重要性时,他们往往是不会深刻记忆和合理使用的。
读完这本书以后,我习得了很多写作常识和策略,不仅“知其然”,更重要的是“知其所以然”。这仿佛就是一台机械,当你目睹了其生产的全过程,你就能更好地理解它、使用它。纵然过程很痛苦、很煎熬,但经历了一番寒彻骨后,你就会发现自己摘到的梅花格外地香。
(二)“看见了自己”
刘淼的这本书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写作过程和写作教学。对于书中引用的优秀教学案例,我都会反复看上几遍,对我的作文教学很有所裨益;而对于书中阐述的关于写作的常识,我往往会结合自己的实际进行对照、反思,结果是发现了自己存在的一大堆问题。
“年幼的写作者很少有人运用构思这一策略,他们只会拿起笔来就写。随着写作能力的发展,他们的构思活动才开始逐渐出现,但也只是局部的构思;而成熟作者则会自觉地运用构思策略,写作前会仔细推敲题目,认真考虑写作目标,并舍得花费时间用于构思特别是用于全局性构思。”
“作文目标有三种水平:意义交流的目标水平、意义表现的目标水平和避免出错的目标水平。意义交流的目标水平,指作文着写作的目的在于与读者在思想、情感上进行交流;他们关心文章的结构、意义,关心同读者的交流,能够写出适应读者需要的文章。意义表现的目标水平,指作文者写作的目的在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他们的作文侧重于内容,但缺乏交流意识,具有自我中心的特点。避免出错的目标水平,指作文者仅仅以写作中不出错误为目标。”
“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由于他们所掌握的文字知识尚不足以将自己所说的话记录下来,因此单纯的口述后记录并不适用,但运用口述+任意方式的记录(文字、拼音、符号、图画等)+表达指导则可以有效地提高作文质量。”
还记得本科毕业的那年,我在成都做了一份兼职,辅导一位三年级学生的作文。那个小男生的水平很差,让他讲述一件他自己经历的事情,他也讲不清楚,写的话更是省之又省,几句话就写完了。也许是我不了解三年级学生的平均水平,这也许是三年级学生普遍的正常水平吧!小学多写“写人记事”的小短文,上了两三次课后,凭借自己的直觉,我让说一件他做过的最开心的事情,然后再让他回忆事情的细节,引导他说出来,然后再让他写下来;教学效果还不错。读了刘淼书中的这段话,才知道自己当时还“歪打正着”,那凭直觉的做法,竟还符合一定的常识的理论。
所以阅读这本书,让我看见了自己:看见了自己教学中的合理性,也看见了自己写作中存在的不足。但愿我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能够将在书中习得的知识加以充分、合理地利用,才不枉作者的呕心沥血,也不枉自己的废寝忘食。
还有很多骨头需要去“啃”,希望我能有一口利索的牙,还有一定的方法技巧,能将骨头上的肉获得个七八分,就足矣。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