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上第二学月考试语文试卷
命题: 邵春梅
语文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填写在答题卷上相应位置。
2.单项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卷对应题号的位置上,填涂在试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答案请使用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卷对应题号的位置上,填写在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近期,一批描摹时代风貌、聚焦社会生活的现实题材影视作品集中上映。如《北辙南辕》《理想之城》《我在他乡挺好的》等剧,给屏幕带来一股新风。然而,其中一些作品在摹写现实生活的同时却消解了其艺术性,让作品的传播力、说服力和感染力大打折扣。
现实题材作品应具备现实主义品格。以此反观当下创作会发现:有的现实题材作品悬浮于现实之上,游走于生活之外,用臆想来构建故事、用标签来定义人物;有的现实题材作品把自然主义当作现实主义,用纪实性代替故事性,用生活流代替戏剧感,用宏大叙事代替人性观照。这样的作品都有违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和美学原则,与艺术创作的目的南辕北辙。
真正符合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作品还应着力提升艺术性,既要从细微处还原生活质感,又要在典型环境中塑造人物形象;既要回归真实,又要有诗意引领。
提升现实题材创作的艺术性,首先要把握好纪实性与戏剧性的关系。诚然,纪实性与戏剧性并不冲突,但是如果把故事片拍成纪录片,就失去了叙事性影视艺术必备的风格特征。有的影视作品在故事中穿插大量纪录片或纪实风格的影像素材,忽略了故事的戏剧性建构,令故事情节苍白无力、松散寡淡。而优秀的现实题材作品,总是在拥抱现实的基础上托举现实,把情节密度高、戏剧张力大作为重要的美学追求。如电视剧《山海情》,把脱贫攻坚的时代命题与老百姓的生活愿景进行富有戏剧性的深度融合和精准阐释,在细节中发现伟大,在点滴中走向崇高。
提升现实题材创作的艺术性,要把握好普遍性与典型性的关系。在现实中,俯首皆是生活的原生态,如何浓缩提纯,在有限的篇幅内、规定的主题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尤为重要。要把生活中的普遍性、常态化提炼成故事中的独特性和典型化,挖掘普通人身上的闪光点,寻找烟火人间里的真感情,发现平凡小事中的正能量。要把代表一定历史时期内社会生活本来面貌的典型社会环境和典型家庭环境作为故事的特定背景,塑造代表一定历史条件下某一类人共同特点的典型人物,让人物的遭遇、经历和他们的生存环境具有高度的广泛性和概括性,塑造“熟悉的陌生人”。
提升现实题材作品的艺术性,还要把握好市场化与风格化的关系。现实题材创作要争取票房和收视率市场,关键在于话题性的把握。创作者要精准捕捉社会热点,对社会话题报以深切的感悟和理解,敏锐发现热点背后的社会思潮和现实困惑,从小切口破题,以多角度解题,用大情怀点题。与万千观众产生情感共鸣,这是现实题材创作得以立足的基础,也是收获社会效益的保障。像《理想之城》《我在他乡挺好的》等作品引发观众广泛讨论,持续推高观看热度,也收获了颇丰的市场回报。然而,市场化容易让作品陷入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窠臼。真正能够体现艺术性的创作是在把握市场规律的基础上,融入风格化、个性化的创作特点,既要以现实主义为旨归,又要努力释放艺术个性,融入理想主义、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情怀,从历史真相、思想真理和生命真谛中捕捉创作的动力之源。
(摘编自杨洪涛《现实题材创作应注重艺术性》)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现实题材影视作品扎堆上映,其中某些情节在摹写现实生活的同时却消解了其艺术性。
B.现实题材作品应具备的现实主义品格不是用纪实性代替故事性,用生活流代替戏剧感。
C.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之一是要从细微处还原生活质感,又要在典型环境中塑造人物形象。
D.现实题材创作的艺术性中如何浓缩提纯更重要,作品要具有高度的广泛性和概括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开篇列举三部作品,从现象入手,引出下文观点,什么才是真正的现实题材作品。
B.文章的主体部分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如何提升现实题材创作的艺术性,具有指导意义。
C.《山海情》准确地阐释了现实题材纪实性和戏剧性的关系,使得论证更加精确可感。
D.文章多运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式,立足当下,摆事实,讲道理,提建议,严谨周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生活是普遍性、常态化的,因此人物的遭遇、经历和生存环境具有广泛性和概括性。
B.现实题材创作的艺术性包括:纪实性与戏剧性并存,在拥抱现实的基础上托举现实。
C.能够引发观众讨论的作品说明和观众产生了共鸣,但也容易陷入机械化生产的窠臼。
D.现实题材创作注意独特性和典型化,理想主义、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情怀缺一不可。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4~6题。
每当远征月球的宇航员重返地球时,都会戴上大口罩,举起双手,什么也不触碰地走入无菌箱。无菌箱被高高吊起,悬渡到休斯敦的另一个密封室里,等待四十天检疫隔离期满。在此期间,人们不安地看着被接种了疫苗的动物和培养的组织,害怕真的出现什么凶兆。直到这长长的灭菌隔离仪式完成之后,宇航员才能重见天日。
假如月球上有生命,我们首先要怕它,必须提防着它,免得沾染上什么。或许是一个细菌、一条核酸链、一个酶分子, 或者是一个狡黠的无名小东西。不管是什么,人类单凭想象认为陌生的异类绝非善类,一定要把它关起来甚至杀死。
真是奇事一桩,我们竟能全盘接受这种做法,好像这是遵从了某条自然法则一般。但有一些碎片化的证据说明我们错了。事实上,已知的大多数生物之间基本上是合作关系,是不同程度的共生关系。共生是指两种不同生物之间所形成的紧密互利关系。在共生关系中,一方为另一方提供有利于生存的帮助,同时也获得对方的帮助。这种关系对生物的生存发挥着重要作用。一种生物若要使另一种生物染病,那需要长时间亲近、长期和密切的共居才能办到。假如月球上有生命,它就会为我们接纳它加入“球籍”而孤独地等待。
据估计,我们真正熟知的微生物,很可能只占地球上微生物的一小部分,因为它们中的大多数不能单独培养。它们在相互依赖的、密集的群体中共同生活,彼此供给营养、维持对方的生存环境,通过一个复杂的化学信号系统调控不同种间数量的平衡。现有的技术还不允许我们把微生物一个个地分离出来,单独培养,正如我们不能把单只蜜蜂从蜂巢取下,而使它不致像脱皮的细胞般干死一样。
细菌为研究不同生命形式在不同层面的相互作用提供了相当好的模型。它们靠合作、适应、交流和以物易物生活。那些生活在昆虫组织内的细菌,比如跟蟑螂和白蚁的含菌细胞结合在一起的那些菌类,看上去好像是寄主身上的特殊器官。至今,我们还不清楚它们为那些昆虫做了什么,但已经知道,如果没有它们,这些昆虫是活不长的。
今天,共生关系还影响着大多数海洋生物。比如海葵附着在寄居蟹所寄居的螺壳上,通过寄居蟹的运动而扩大其取食范围,反过来,寄居蟹可以利用海葵的刺细胞来防御敌害。
然而,在调节动物关系的过程中,生物界有时会有一些貌似即兴的“发明创造”,但即便是在必须争个输赢的情况下,也未必是一场战斗。西奥多用一系列实验证明,将两个同种的海扇放在一起密切接触时,其中较小的一个总是先解体。这种自我毁灭,是由裂解机制调控的一种自我解体行为,完全由较小者控制。它没有被逼退战场,没有一败涂地,也没有弹尽粮绝,它只是自愿退场。知道生物界还有这样的事,虽然未必会感到舒服,但尚算是情理之中的意料之外。
在进行组织培养时,将遗传学上毫无联系的细胞放在一起,无视种的不同,融合成一些杂种细胞,这乃是一种自然趋势。炎症和免疫机制的强大设计,一定是为了把我们这些生物彼此分开。
如果没有这些复杂的机制,我们或许已进化为某种在地球上四处流动的合胞体,那么,大地上连一朵花都不会生发出来了。
(摘编自刘易斯·托马斯《细胞生命的礼赞:一个生物学观察者的手记》,有删改)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宇航员回到地球后需隔离灭菌,是害怕宇航员带回的细菌危害地球,但作者认为宇航员带回的细菌并没有想象的那样可怕。
B.所有生物之间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种生物的存在需要依赖其他生物,以此构成所有生物间的合作关系或共生关系。
C.一些生活在昆虫体内的细菌对寄主的作用很大,虽然目前还不知道这些细菌的具体作用,但离开这些细菌昆虫寿命会变短。
D.炎症和免疫机制是把生物们分开的有效机制,如果没有炎症和免疫机制,那么地球上的生物们可能会进化为流动的合胞体。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狡黠的无名小东西”等表述增强了文本的趣味性,同时也表现出了作者对可能从外星球来到地球的细菌等的蔑视态度。
B.宇航员带回地球的月球生命想要使人类染病,需要长时间亲近、长期密切共居才能成功,这些生命正在为被接纳加入“球籍”等待着。
C.我们不能把单只蜜蜂从蜂巢取下而使它不致像脱皮的细胞那样干死,因为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我们还不能单独培养微生物。
D.当两个同种的海扇密切接触时,较小的海扇通过裂解机制调控进行自我解体这一行为,不是自然界生物之间共生关系的体现。
6.文中画横线句子中所说的“重要作用”具体有哪些?请根据材料简要说明。(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敬礼
方雷
一阵沉默。
要放下包袱,好好调整状态,组织上相信你。“和尚所长”没回答,慢起身,戴上帽,拉衣服,一抬脚,“霍”地敬礼。在局长、政委的注目下,他走出县公安局办公楼,黝黑的脸上,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依然闪烁着坚强的目光。注目他走出办公楼的,还有门前围栏高杆上的国旗,在微风中飘扬,熠熠生辉。
“和尚所长”是有头发的,也是有名字的,他叫尚承业,是县公安局路口镇派出所所长。这一切,已画上休止符。算上庚子年正月初七,他当了七年所长。
晚八点不到,鄂南的小城,往日热闹的老城街道,静得有些出奇,除了三三两两的环卫工,几乎看不到一个行人。
一级响应,武汉新冠肺炎疫情加重了。大年夜放假前,县里成立十五个防控专班。高速路口设立防控卡点,熟知尚承业的人说他任防控副班长是合适的。全县唯一的高速路口,离武汉只要两个多小时的车程,这说明卡点何等重要!而他在高速路口的镇派出所干了二十年,七年的所长,山旮旯里的弯道都了然于胸。
高速路口与县城连接线呈“上”字形布局。“上”字的一竖就是高速的进出口连接线,一横便是连接县城与外界的国道。高速口收费站到国道交叉点不到两公里,在转弯处右边有一个小山坳,一座寺院就嵌在“上”字小横点上。就是这个不起眼的小横点,书写了尚承业作为一个英雄警察的传奇故事。
那年,发生了一系列盗窃庙宇香钱的案件。偷贼狡猾,防守专班刚撤就下手,上级下了限期破案的死命令。时任辖区副所长的尚承业只身潜伏寺院,踏踏实实做起了和尚。案破,九个月后获提所长,尚承业的“和尚所长”雅号传遍全县。
尚承业嘱咐司机开慢点儿,他要利用这回家的路程好好捋一捋,家里女人想必已经伤透了心。尚承业的女人是县中医院的医生,多次劝他找领导呈情进城调个舒适的岗位。东赴南昌,南下广州,西达成都,北上郑州……尚承业常说办案累点儿没关系,家庭杂务事全让女人一人担当,实在亏欠在心。此时,全县的人刚看完《新闻联播》吧,谈论的疫情热点,肯定有他尚承业免职的大新闻。
尚承业无言。女人说,先前你跟我打官腔说这是无硝烟的战场,硬说这次不立功,怕以后没有机会了。这下好了,丢人不?
尚承业无言。女人说,立了两个二等功,两个三等功,那么多嘉奖,就不能冲抵一次?
尚承业又无言。女人说,没头没尾的案卷拿到家里,熬成了萎缩性胃炎、胃腺瘤,三次手术,离癌症还有几脚路?
尚承业还是无言。女人说,你是副班长,该说的话也说了,可以找领导疏通疏通呀。算了,免了好,正好歇脚,这倒霉的病毒,谁都不认,找谁谁倒霉。
尚承业背靠车垫,揉搓双眼,有些倦意,不,是有些悔悟。他悔当初为什么不再坚持,甚至越级汇报。按当初的防守方案,只要求在高速路连接线设立关卡,专班由各单位抽调组成,几个人合计,卡点设立在高速连接线与国道的交叉口。警察的职业敏感性,任副班长的尚承业建议防守卡点与高速收费站无缝对接,这样才能一夫当关,而班长和其他成员认为,防禽流感,防非洲猪瘟的卡点一直就在交叉口设的。高速口收费站与卡点中途无村庄无路口,唯一牵扯的就是“上”字那一点的山坳小寺院。就是这一个小点,尚承业曾经立功的地方,招来一场大隐患。一辆从武汉回家过春节的面包车,出高速收费站后,瞒天过海换上本地假车牌,给寺院捎带年货。这是一个极端危险的信息。防守专班五个人,两个不吱声,两个反对,尚承业一人坚持上报,整个寺院被隔离,影响极坏,给局部防疫工作带来被动,高速卡点全体人员受到党纪政纪处理。
累了,洗洗睡吧。女人淡淡一句,让尚承业的“沙盘推演”彻底落空。女人眼红一大圈,没有逃过尚承业职业的火眼金睛。
夜,深了,也更静了。书房电脑滴滴的聊天声,显得格外清脆,尚承业显然听不到,睡房“沙沙”的撕纸巾声,夜幕下的女人一直在嘤嘤地抽泣。
翌日一大早,女人捡好衣服。望着满眼血丝的尚承业,泡了一杯菊花茶:拗不过你的牛脾气,几十年了,照顾好自己,也记得看看咱父亲。尚承业心里“咯噔”一下。他是独生苗子,母亲在他五岁时,因病撒手丢下他们父子,他是父亲一把屎一把尿拉扯长大的。
昨天深夜,县防疫指挥部下达指令,要求公安部门紧急抽调一名熟悉当地情况的党员干警。尚承业的老家尚家湾村,在第二次大排查时,突然冒出三十个从武汉回家过春节的务工人员。箭在弦上,非他莫属。尚承业在网上和局长、政委再三请缨参战,终于获得批准。
尚家湾的防守卡点刚搭好,帐篷外就传来如雷一声响:报告班长,老民警尚承业前来报到!一个标准的敬礼,一米八高的尚承业站在帐篷门口。
尚家湾村分上湾和下湾,奇巧的是这也是一个“上”字形布局,竖着的一字路是通往县城的唯一通道,横着的一字路连接上、下尚家湾。“上”字那一小横点,就是尚承业父亲的家。
快下雨了,早春的寒风吹得山谷一片呼响,“上”字上那一点的小山包茅草,形成一层层波浪,清明节上坟的彩纸木棒格外显眼。尚承业的父亲生前是一名乡派出所副指导员,多次被评为模范。那年汛期特别长,村里的抽水泵站被盗,老尚熟悉那一带的情况,骑着一辆摩托车颠簸在泥巴路上追盗贼,哪知半路山体滑坡,电线杆冲断……他满身是血,颤颤发抖;等不及救护车,警校读书的尚承业暑期刚好在家,临时发动一辆旧拖拉机,泥泞的路上摇晃不停,时而熄火。尚承业抱紧父亲,听得最多的是一句:我有点儿冷……最终,拖拉机没有走出尚家湾。
登记台账的桌面有杯菊花茶,阳光下清澈明亮,汤色淡黄,警员小张交代他说,明目,去虚火,消炎解毒。
天色渐晚,村烟袅袅,尚承业走出帐篷,仰望“上”字那一点的坟茔,任凭雨水冲刷着脸颊,举起右手,第一次向父亲敬礼:父亲,你冷吗?过几天就立春了。
(选自《啄木鸟》 2020年4期,有改动)
7. 下列对小说内容与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小说开头写到的“一阵沉默。要放下包袱。好好调整心态。……”为后文故事的展开设置了悬念:为什么领导会这样跟他说话,发生了什么事,原因是什么?这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 小说叙述情节将倒叙、插叙和心理活动描写等方法错综运用,打破了时空限制,发生在两天时间里的事件糅合了过往20年的往事。
C. 小说从语言,动作,心理、外貌等多种角度塑造尚承业和他的女人的形象。人物语言富有个性,生动形象地展现出各自的特点。
D. 小说善用巧合,两处防控卡点的地形都呈上字形布局,而上字上的一个小横点,一个书写了尚承业的传奇英雄故事,一个书写了其父亲因公牺牲的往事。同中有异,令人深思。
8. 度过了难眠的一夜之后,尚承业“满眼血丝”,他的女人“眼红一大圈”,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请结合上下文内容加以分析。(6分)
9. 小说以“敬礼”为题,在谋篇、立意方面起到什么作用?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分析。(6分)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秦良玉、忠州人,嫁石砫宣抚使。为人饶胆智,善骑射,兼通词翰、仪度娴雅。而驭下严峻,每行军发令,戎伍肃然。所部号“白杆兵”,为远近所惮。泰昌时,征其兵援辽。良玉遣兄邦屏、弟民屏先以数千人往。天启元年,邦屏渡浑河战死,民屏突围出。良玉自统精卒三千赴之,所过秋毫无犯,诏加二品服,即予封诰。兵部尚书张鹤鸣奏:“浑河血战,首功数千。实石柱、酉阳二土司功,邦屏既殁,良玉身督精兵三千抵榆关。上急公家难,下复私门仇、气甚壮。宜录邦屏子,进民屏官。”乃赠邦屏都督佥事,赐世荫,民屏进都司佥书。已而奢崇明围成都急巡抚朱燮元缴良玉讨时诸土司皆贪贼赂逗遛不进独良玉鼓行而西收新都长驱抵成都贼遂解围去。崇祯七年,督师杨嗣昌尽驱贼入川。川抚邵捷春提弱卒二万守重庆。所倚惟良玉及张令二军。捷春使陆逊之按营类垒。良玉语曰:“郡公移我自近,去所驻重庆仅三四十里,而遣令守黄泥洼,殊失地利。贼据山巅,铁骑建瓴下,张令必破。令破及我,我败尚能救重庆急乎?且督师以蜀为壑,无愚智知之。邵公不以此时争山夺险,令贼无敢即我,而坐以设防,此败道也。”逊之深然之。十月,张献忠连破官军,良玉偕令急扼之。会令为贼所殪,良玉趋救不克,转斗复败,所部三万人略尽。乃单骑见捷春,请曰:“事急矣,尽发吾卒,可得二万,我自廪其半,半饩之官,犹足办贼。”捷春见嗣昌与己左,而仓无见粮,谢其计不用。一十七年春,献忠遂长驱犯夔州,良玉驰援,众寡不敌,溃。及全蜀尽陷。良王慷慨语其众曰:“吾以一孱妇蒙国恩二十年,今不幸至此,其敢以余年事逆贼哉!”乃分兵守四境。贼遍招土司,独无敢至石砫者。后献忠死,良玉竟以寿终。
(节选自《明史·秦良玉传》)
10.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已而/奢崇明围成都/急巡抚朱燮元檄良玉讨/时诸土司皆贪贼赂/逗遛不进/独良玉鼓行而西/收新都/长驱抵成都贼/遂解围去/
B.已而/奢崇明围成都/急巡抚朱燮元檄良玉讨/时诸王司皆贪贼赂/逗遛不进/独良玉鼓行而西/收新都/长驱抵成都/贱遂解围去/
C.已而/奢崇明围成都急/巡抚朱燮元檄良玉讨/时诸士司青贪贼略/逗遛不进/独良玉鼓行而西/收新都/长驱抵成都贼/遂解围去/
D.已而/奢崇明围成都急/巡抚朱燮元檄良玉讨/时诸土司皆贪贼赂/逗遛不进/独良玉鼓行而西/收新都/长驱抵成都/贼遂解围去/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品服,封建时代官吏所穿的公服、以颜色、形制、质地等的不同来表示等级。
B.首功,字面意义是第一等功劳,文中张鹤鸣用此来肯定石硅、酉阳二土司功。
C.土司,字面意义是士官、土酉,职位世袭,可有一定规模私人武装维护统治,
D.崇祯,是明思宗朱田检的年号,崇祯是明朝作为大一统王朝的最后一个年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秦良玉文武双全。练兵卓有成效,她有胆气有智谋,不仅擅长骑马射箭,而且兼通词赋;她练兵有方,所率领的白杆兵、极有声威,远近都怕。
B.秦良玉援辽立功,兄弟受到褒赏。她与兄弟应朝廷的征召率军援辽,立下了赫赫战功;兵部尚书赞颂她的英勇,并为她兄弟请功,得到了认可。
C.秦良玉分析战术,陆逊之认可她。她分析军队地理位置认为已丧失地利,且否定各师和川抚的策略,主张主动进攻。陆赴之非常认可她的分析。
D.秦良玉不事逆贼,贼寇不敢侵扰。蜀地被攻占后,她慷慨陈词,感念国恩,坚决不用余下年月投靠贼寇;贼寇四处笼络土司,却不敢招惹石砫。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而驭下严峻,每行军发令,戎伍肃然。
(2)会令为贼所殪,良玉趋救不克,转斗复败,所部三万人略尽。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4-15题。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其三
江深竹静两三家,多事红花映白花。
报答春光知有处,应须美酒送生涯。
其四
东望少城花满烟,百花高楼更可怜。
谁能载酒开金盏,唤取佳人舞绣筵?
14.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首诗的起句写江深竹静、几户人家是为创造一种静谧的环境,以衬托下句对花的描写。
B.第一首诗的末两句把春光拟人化,似乎有所妙悟,也似有所解脱,但其深情,仍该是爱花。
C.第二首诗的前两句写浣花溪边的繁花缤纷,又想象成都少城之花,花朵很少,有怜惜之感。
D.第二首诗的末两句以发问作结,“谁能”“唤取”等词实叹招饮无人,徒留想象,余韵无穷。
15.明人王嗣爽在《杜臆》中评价《江畔独步寻花(其三)》时说,“红花、白花,人所不屑道,而添上‘多事’便奇”,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岑参运用浪漫主义手法,以“ , ”描写了沙漠上寒冰纵横、彤云密布的景象。
(2)韩愈《师说》中认为“圣益圣,愚益愚”的原因是对待从师的态度不同,圣人采取“ ”的态度,而一般人采取“ ”的态度。
(3)《氓》中,以桑叶凋落喻指女子年华逝去的句子是“ , ”。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 。回溯历史,从认识到“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到先富带动后富,然后到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再到向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目标迈进。实践充分证明,只有坚持 ,才能在迈向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上行稳致远。
当前,我国已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在动态中向前发展的过程,不可能 。之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公布,旨在为全国推动共同富裕提供省域范例。之所以采取这种试点先行、稳步推进,就是意识到我国发展不平衡问题,需要选取部分地区先行先试、作出示范。由此可见,( ),也要认识到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因此要有量力而行的理性、稳中求进的务实,要按照经济社会发展规律 ,这样才能推动共同富裕持续取得新进展。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期待 实事求是 一挥而就 循序渐进
B.期盼 脚踏实地 一蹴而就 按部就班
C.期盼 实事求是 一蹴而就 循序渐进
D.期待 脚踏实地 一挥而就 按部就班
18.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之所以采取这种试点先行、稳步推进的方式的原因,就是因为我国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然突出,需要选取部分地区先行先试、作出示范。
B.采取这种试点先行、稳步推进的原因,就是因为意识到我国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所以需要选取部分地区先行先试、作出示范。
C.之所以试行试点先行、稳步推进,就是意识到我国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然突出,因此需要选取部分地区先行先试、作出示范。
D.采取这种试点先行、稳步推进的方式,就是因为我国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然突出,需要选取部分地区先行先试、作出示范。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我们要激发出尽力而为的干劲、久久为功的韧性,以便实现共同富裕这个最终目标。
B. 我们既要激发出尽力而为的干劲、久久为功的韧性,清晰看到共同富裕是最终目标。
C.我们既要看到共同富裕是最终目标,因此要激发尽力而为的干劲、久久为功的韧性。
D.既要看到共同富裕是最终目标,我们因此要激发尽力而为的干劲、久久为功的韧性。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
树木的叶片中存在着能够吸收可见光的色素,其中类胡萝卜素含量较少, ① 。叶绿素主要吸收太阳光中的蓝紫光和红橙光,而不能吸收绿光,其表现就是大多数树木的叶子在成长阶段呈现为绿色。
而叶片在衰老的过程中,因为其中的叶绿素会逐渐减少,并且可能还会合成一些新的色素。 ② ,例如毛白杨等一些植物在落叶前叶绿素未完全流失,叶子会呈现浅绿色或黄绿色。另外还有一些植物的叶子之所以在落叶前变红, ③ ;如果含有花青素苷的叶片中还残存叶绿素,那么这些叶片将呈现为褐色;如果叶片含有花青素和类胡萝卜素,将呈现出橙色。
随着叶绿素的含量越来越少,树叶的生命正在走向终点。( )。这些落叶还会发挥它们的最后一点价值:腐烂后会使泥土变得更加肥沃,真可谓“化作春泥更护花”。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21.如果要为文中的括号处补写一句话,你会从以下两句中选择哪一句?并说明选择该句的理由。(5分)
【甲】只要一刮风或者一下雨,变了色的树叶就会掉落到地上
【乙】尽管不舍,但变了色的树叶早已经做好了从树上掉下来的准备,只要刮一阵风,或者下一场小雨,它们就会飘落到地上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表情包作为一种视觉符号,既可以让人们迅速直观地表达情绪,也可以有效避免单一使用文字进行交流可能带来的尴尬,所以,在以网络为媒介的人际交往中,人们更习惯用表情包一步到位地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绪。然而,也有人开始怀念需要经过大脑的思考、词语的选择、语言的组织才能有效表达自己情感的传统的文字交流方式。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