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的位置: 首页 >教育研究>科研成果>第五届成果>详细内容

经典诵读营造书香校园实践研究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4-25 23:27:56 浏览次数: 【字体:

经典诵读营造书香校园实践研究

(泸县人民政府第五届普教教学成果二等奖)

 

完成单位:泸县实验学校

完 成 人:高初玉 詹健  钟元彬  梁佳慧  曾利

成果来源:2008年泸县普教科研资助金项目课题

 

一、成果背景

(一)研究的背景

在儿童的记忆库中,丰富的经典语言材料的储备,是理解和运用语言的必要条件,也是提高思维能力和智能水平的基础。可见,加强经典诵读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于2008年开始了这项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成果旨在通过实践探索出小学经典诵读的内容体系、方法体系以及评价体系。

(二)解决的问题

解决了学生对经典诵读兴趣不浓,积累不够的问题;解决了书香校园建设无主题,书香氛围不浓的问题;解决了经典诵读无规划、无体系、无系统的问题;解决了经典诵读缺乏方法指导、活动形式单一的问题;解决了语文教师落后的语文教学观念的问题。

二、成果内容


1.经典诵读内容的经典性与适宜性

诵读内容的确定必须遵循经典性原则。经典性作品有几个特征:首先能够为不同时代的人们所喜爱,这样的文章才称得上经典之作;第二个特征就是经典性作品要能够传递跨越时空的人文思想;第三,经典性作品必须拥有巨大的艺术魅力;第四,经典性作品必须具有高超的语言表达技术,是母语表达的典范之作。

2.经典诵读形式的开放性与持久性

我们应当用开放的眼光面对经典诵读。经典诗文诵读必须较长久的时间,一年两年虽然可以见到效果,但是难以影响到孩子终身,一定要长抓不懈,反复强化,使诵读的内容铭刻于心,这样就为孩子储备了一座巍峨的文化冰山,年龄在增长,心智在成熟,文化的冰山在融化,不断化为能滋养孩子精神生命的源泉。

3.经典诵读活动的趣味性与朦胧性

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必须与正常的课堂教学有所区别:不能像讲解课文那样,试图通过老师的讲解让孩子们把诵读的内容全部搞清楚、理解透彻,这样做是不现实并违背诵读基本规律的。诵读讲究的是“不求甚解”、“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讲究的是书声琅琅,快乐感悟,缓慢渗透、润物无声。

(二)操作性成果

1.构建了小学生经典诵读的目标体系

一、二年级学生好奇、好动、喜欢模仿,并且有直观、具体、形象等思维特点,主要以儿歌为主。三、四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过渡的时期,主要以诗歌为主。五、六年级学生开始进入少年期,身心的发展正处在由幼稚趋向自觉,由依赖趋向独立的半幼稚半成熟交错的矛盾时期,主要以经典传记为主。

2.构建了小学生经典诵读的内容体系

(1)经典诵读内容不等同于课标内容

开展经典诵读,要引导学生,更要尊重学生,经典诵读内容不能等于课标内容,经典诵读内容也不可以等同于课标内容。只要学生参与,他们都可以收获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使学生在读经诵典中养德行,学做人。

(2)经典诵读数量不等同于课标要求

我们组织学生开展了大量经典诵读活动:一年级和二年级选读《三字经》;四年级和五年级选读《弟子规》;五年级和六年级选读《论语》。另外全校语文教师还引导学生选择阅读《成语故事》《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中外神话传说》《格林童话精选》《安徒生童话精选》《伊索寓言精选》《克雷洛夫寓言精选》等经典书目。

(3)开发充实活动教材,让经典诵活动扎实深入地开展

围绕“开展经典诵读,营造书香校园实践活动”这一课题,我们经过思考与论证,决定以经典诵读为切入点,涵养学生的诗性品格。

3.构建了经典诵读常态实施机制

(1)构建了课堂五环节诵读法

低年级段(一、二年级) 故事引入——初读识字——细读理解——品读升华——美读成诵

中年级段(三、四年级)复习引入——速读理解——轻读想象——交流意境——美读成诵

高年级段(五、六年级)自主研读——质疑讨论——互动交流——欣赏拓展

(2)以班级活动策略开展经典诵读

开展班级专题诗文诵读活动;开展诗文集锦、手抄报活动;各班建起班级图书角;引导学生晨读,午读;开展社团阅读活动。有的组织诵读比赛、有的进行经典介绍、有的进行经典故事比赛;学生们都积极享用学校图书资源,如饥似渴地阅读,常常更换的每班书柜里的图书,每班书柜里的图书成了孩子们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

(3)以校园活动策略营造校园经典诵读氛围

艺术活动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艺术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他学科教育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每年新年伊始,学校都要开展主题经典诵读比赛。做到“校园处处有经典,书香氛围满校园”,使学生置身于经典的书香氛围中。利用阅读节契机,学校极力评选书香班级、书香教师、书香学生、书香家庭。                        

 4)以家校联动策略推动家庭读书活动,促进学生家庭形成经典诵读书香氛围

通过家长会,班主任引领家长为孩子建立小书库,添置小书架(柜)、台灯或床头灯;鼓励家长充分利用双休及节假日为孩子到书店看书买书,为孩子订阅一两份少儿报刊,让学生时时有好书可借,有好报可看,有好期刊可读;每周至少一次“亲子阅读”,长期开展“我和父母共读一本书”活动,促进了学生养成读书习惯。

4.构建了小学生经典诵读评价机制

我们采用了“星级”达标办法、“等级”测评方法等,以此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诵读的激情,在校园创设诵读经典的良好氛围。为了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兴趣,还有其它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还建立学生诵经小档案,用“小红花”、“笑脸”等唤起学生的热情,保证古诗文诵读的热情经久不衰。老师通过种种评价机制评价学生,学校通过考核各班的活动情况评价考核老师,评选出“书香班级”、“书香教师”、“书香家庭”等。 

5.构建了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机制

学校十分重视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学校通过调查研究,决定以课题为依托,全面开展书香校园的创建工作。校长、分管校长对课题进行宏观的指导,由教科室具体指导课题组的研究工作,教务处、德育处等科室联动,充分调动全体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班主任、家长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全校形成了经典诵读清晰的课题管理思路和热情参与的良好氛围。

三、成果特点与创新点

(一)成果特点

研究成果为广大义务阶段小学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提供了营造书香校园的内容体系、方法体系、评价体系等。

(二)本课题的研究成果的创新点

成果的创新点在于率先在县域内提供了可以借鉴和推广的科研成果,构建了经典诵读的内容体系,目标体系、常态实施机制、评价机制和文化建设实施机制。

四、成果效果与推广价值

成果实效

1.学生的识字量大大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和写作能力得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提升;促进亲子关系,增进家庭和谐,提升家庭整体素质。

2教师观念的转变;教师行为的改变;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

经典诵读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为我校师生带来了一片生机。现在,我们学校不仅有浓郁的文化氛围、优美的育人环境来展现学校的文化积淀和底蕴,更有浓郁的书香飘溢在学校的每个角落,把校园营造成知识的殿堂,文化与文明的家园。

成果适用范围与条件

本成果适用于县级层面推广优秀科研成果,也适用于更大范围的推广优秀成果。

 五、问题与探讨

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也有一些困惑,如语文教学如何更好地与经典诵读高效结合,怎样为孩子的悦读人生奠基?让孩子诵读文化经典对现代生活有什么意义?

 

撰稿人:梁佳慧

审核人:钟元彬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