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的位置: 首页 >学科教学>小学语文>问题调研>详细内容

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一、三、五、七册一、二单元教学问答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6-16 15:57:44 浏览次数: 【字体:

问:第一册一、二单元“看图读拼音识字”部分的特点是什么?教学中应注意什么?

答:本册一、二单元共安排了12课“看图读拼音识字”,识字66个,学会17种笔画名称和生字的笔顺。这部分是识字的开始,它的特点是:

(1)凭借图画、纯拼音句群来学识字,体现了从发展语言入手,先读纯拼音句群,从句群中提出生字来学,为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创造条件。

(2)从读纯拼音句群入手,使学生不间断拼音练习,巩固汉语拼音的教学成果,达到熟练拼读或直呼,不至于在今后出现拼读回生的现象,为帮助阅读创造条件。

(3)让学生通过阅读纯拼音句群,朗读句群,培养初步的阅读能力。

在教学中应注意:

①要充分利用图画,先指导学生看懂图意,朗读纯拼音句群,再从句群中提出生字词来学。认识汉字的笔画、笔顺,牢固掌握字的音、形、义,最后指导学生写好新学的字。

②要重视写字训练,使学生认识田字格,利用田字格训练学生把字写好。开始要求笔画顺序正确,以后逐步培养把字写正确、端正、整洁。这就要求不仅要教学生掌握字的笔顺规则,还要掌握字的间架结构。

③要有计划地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

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把识字和认识事物、识字和初步的阅读训练、识字和写字紧密结合起来,不但识好字,还要使汉语拼音得到巩固,语言和思维得到发展,观察和阅读能力得到培养,为以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问:第三册“归类识字”1-5课的教学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这两个单元的归类识字共5课,其中看图归类识字2课,基本字带字归类识字1课,形声字归类识字1课,反义词比较识字1课。

教学中应注意:

(1)加强字的音、形、义之间的联系。如归类识字(一)的第2课,将杨树、柏树、松树等8种树木归类学习。由表示树木名称的词带出生字:杨、柏、松、桦、枫、榕、梧、桐、棉。这些字都具有形旁表义的特点,且右半部多数能起表音作用。教学时要通过对生字音、形、义的分析,使学生建立字的音、形、义之间的联系,初步了解汉字本身的特点及构字规律,为培养识字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2)加强识字与认识事物的联系。如归类识字(一)的第1课,是以图介绍北京有名建筑的归类识字。前三幅图画的是北京古代三个有代表性的建筑物,图中有说明建筑物名称的词。后三幅图画的北京现代建筑,图中也有它们的名称。这样安排,为学生理解图后的句子作铺垫。教学时要凭借图画认识长城、故宫、天坛这些北京有名的古建筑,认识首都机尝亚运村、北京图书馆中北京有名的现代建筑,加强识字与认识事物的联系。通过观察图画理解句子,初步了解北京是古都,也是现代化的城市,认识首都,了解首都,激发学生热爱首都北京的思想感情。

(3)教学生字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归类识字每课学的生字较多,教学时不要在音形义上平均使用力量,而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如第5课反义词比较识字,为了加强趣味性,采用儿歌的形式编写,读起来琅琅上口。反义词意思相反,容易分辨,字音和字形是教学的重点。如第4课形声字归类识字,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教材选取表音示义明显的形声字进行归类学习。如,蜻——晴、砖——转。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字词的意思,在每个生字后边编排了用生字组成的词语。形声字在音形上有联系,学生容易掌握,教学重点是理解字义。所以在学生学时,要根据实际,区别对待。如这一课的“蜓”的难点是字音,它是翘舌音,学生不易读准,这个字右边的“廷”念t︾ng也表音,学生没学过,教师要着重指导。

(4)要重视归类识字中句子和韵文的教学。这部分教材中句子和韵文的内容大体可分作两类:一类是帮助学生认识事物、揭示事物特点的。如第2课编排的儿歌,揭示了8种树木的特点。熟读儿歌,可以练习读准字音,了解这8种树木的特点,把识字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另一类韵文揭示了汉字本身的规律(如形声规律),教给识字方法。如“形声字好识记,形音义有联系,声旁帮着读字音,形旁帮着辨字义。”熟读上述韵文,不仅能归纳本课生字的特点,而且有助于今后运用规律识字,培养识字能力。

句子、韵文的教学,重在指导学生朗读,力戒把它们当作课文进行讲解。教学中处理得好,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对复习巩固汉语拼音,提高识字教学的质量,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都有一定的作用。

问:第三册中第1、2课看图学文的教学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教学这类课文的一般顺序是先观察图画,对图上的事物有个初步的认识,再初读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个总体的了解,然后再图文对照,细致地观察图画,逐步深入地理解课文。

教学中要注意指导学生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如教学《秋天》一课,可以先让学生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的景物。通过整体观察,使学生获得一个总体的印象:这幅图画的是秋天的景象。接着再让学生说说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要注意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细致地进行观察。可以按由上到下的顺序,先看蓝天、白云、燕子,再看稻田,再看池塘、小鱼,最后看梧桐树、落叶和蚂蚁。初步观察图画之后,再让学生读读课文,想想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叙述这些景物的。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大体了解课文内容,而且可以使学生学到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观察时还要注意图中事物之间的联系并展开想象。如《温暖》,要能从只剩几片残叶的树枝和被风吹落的黄叶以及人物的穿着,知道图上画的是深秋季节;能从人民大会堂还亮着灯、清洁工人打扫街道的时间,推断出是清晨。这样把图中的事物联系起来观察,有助于准确地把握图意。

在课文内容的教学中还要注意图文结合,培养理解能力。这里讲的理解,既指对课文的理解,又指对图画的理解。如学习《温暖》的第2、3段时,可提问:从哪些地方看出周总理关心清洁工人?清洁工人为什么那么感动?然后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画,从远处停放的汽车可以看出总理是从远处走过来的;从总理面带笑容,用双手紧握清洁工人的手的样子,来体会总理说话时的亲切语气和对清洁工人的关心。再通过朗读课文,结合:“远处、走过来、紧紧握妆等词语和对“同志,你辛苦了,人民感谢你”这句话的理解,加深体会周总理对普通劳动者的关心、敬重。这样,既理解了图画内容,又通过图文结合,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

问:第五册一、二单元的教学重点是什么?教学时如何把握?

答:两个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学习作者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事物的方法;读懂重点词句,学会理解词语的方法。这两个教学重点的提出是根据全册教材的编排体系而定的,它是全册教学重点的具体训练内容之一。只有把这些重点落到实处,才能按质完成本册教学要求。那么,在教学中应如何把握呢?

(1)图与文是学生学会观察的凭借。在第二单元的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学会观察”是离开了图画这一具体形象,靠读懂课文来实现的。要求逐步提高,训练逐步深化,这一点要把握适度。如教学《翠鸟》时,通过引导学生读第1自然段,可提出问题:作者抓住了翠鸟外形的什么特点,是怎样观察翠鸟的外形的?(作者抓住了“身上羽毛非常鲜艳”这一特点进行具体观察:先看到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又看到背上的羽毛浅绿色,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这样,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学生从中便学到了作者抓住特点,按一定顺序观察的方法。

(2)读懂重点词句,学会理解词语的方法这一重点,在每一课的教学中都应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如《师生情》,重点抓课后第2题中的三句话,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培养理解词句的能力。教学《翠鸟》时,可按照课后第3题的要求,教学生学会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时,课后虽没有明显的训练题目,但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也要有目的地安排一些理解词语的训练。如:联系上下文理解“五光十色、瑰丽无比”等,通过查字典理解“蠕动、栖息”等,使学生逐步学会理解词语的方法。

问:第七册第一、二单元“练习给课文分段”这个训练重点应如何把握?

答:“练习给课文分段”这个训练重点是在第六册教材指导学生读懂每个自然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这是中年级以“例话”形式出现的第一个阅读训练重点。所以,在教学时要注意紧密结合课文,循序渐进地教给学生分段的方法。那么,在教学中应如何落实这一训练点呢?

(1)通览教材,把握训练的渐进性。这两组教材都是围绕“练习给课文分段”这一阅读训练点编排的。这一阅读训练点化解到每一课中,要求有所不同。第1、2课的训练内容承接第六册“读懂自然段”的训练,这一方面巩固了读懂自然段的训练成果,另一方面又为给课文分段作了铺垫。第3课的训练题目是使学生懂得,往往几个自然段合起来讲了一个意思,这样的几个自然段就可以合为一段,为以后练习给课文分段作准备。第4课要求有所提高,目的也是为练习给课文分段作准备。第5课直接提出“归并自然段”这一分段方法,这是在读懂每个自然段,弄清自然段之间联系的基础上进行的。在这里要注意,最重要的不是课文可以分为几段,而是为什么要这样分段。第6、7、8课则是把学到的方法在阅读实践中练习运用,使阅读能力逐步提高。所以,在教学中要把握好训练尺度,不拔高,不滞后,循序渐进。

(2)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落实训练重点。分段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和叙述顺序的手段,培养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才是目的。要明确分段是为理解课文服务的,不要为分段而分段。要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有初步了解的基础上分段,否则分段成了猜段。在分段之后,要指导学生深入理解每一段课文,不仅要理解每段的内容,而且要明确段与段、段与篇的关系,把分段和理解课文结合起来。如教学《黄继光》一课,逐个自然段阅读后,使学生知道,第1、2自然段,讲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况下黄继光所在营接到上级的命令,可以作为第一段;第3至6自然段,讲黄继光请求炸掉敌人的火力点,指导员答应了他的请求,可以作为第二段;第7至11自然段,合起来讲黄继光顽强战斗并用胸膛堵住敌人枪口的经过,可以作为第三段;最后1个自然段,讲战士们攻占597.9高地,夺取了战斗的胜利,可以作为第四段。这四段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联系起来的,这篇课文就可以分作四段来进一步阅读理解。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