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爱弥儿》心得体会
泸县方洞镇中心幼儿园 龙兰
在假期里,利用空余时间慢慢品读了《爱弥儿》一书,《爱弥儿》是法国思想家让·雅克·卢梭创作的教育学专著。卢梭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提出了不同的教育原则、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该书前四卷以爱弥儿为主人公,提出自然教育思想。在第五卷中卢梭专门开辟一节谈游历教育,从游历的教育价值、目的对于游历效果的影响以及游历教育的具体实施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地阐述。通过阅读《爱弥儿》这本书后,我就游历教育对当代教育的影响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什么是游历
游历,是指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遥远的地方游览、考察。区别于旅游,游历更侧重于在行走过程中知识的传播与心灵的感悟,更注重过程而非享受,游历是有教育意义的旅行。卢梭在十八世纪就提出了游历教育的思想,翻开希腊文化史,几乎所有的文学家、哲学家、艺术家、史学家都有过丰富的游历经验。而在我国,最早的游历出现在春秋时期,以孔子作为代表人物,后有高僧玄奘到天竺取经,这是古今中外最知名的游历。李白的诗篇、徐霞客的游记也是其游历后的产物。
卢梭认为:“游历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游历不仅可以研究学问,获得知识,还可以了解各个国家的人民、风土人情、政治制度和各种政府法规”。中国自古也有“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说法,可见游历对于人的成长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二、游历教育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教育理念、教育方式随之革新。为了改变学校教育的单调乏味,增强学生的亲身体验,游学作为一种教育方式重新受到人们的肯定,以教育为目的的旅行从一种民间自发的活动开始上升为国家的教育政策。 2013年《国民旅游休闲纲要》特别提出,要“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鼓励学校组织学生进行寓教于游的课外实践活动。”但经历几年的发展,教育学界对于中小学和幼儿园的研学旅行还缺乏科学的思考与关注。当前研学旅行开展中“游大于学”的现象较普遍,读了卢梭的《爱弥儿》之后,我觉得关于研学旅行当注意以下几点:
(一)重视研学旅行的教育价值
自近代各国实施义务教育以来,学校教育一直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渠道。而研学旅行天然具有轻松、愉悦的特性,使得人们很容易忽视它的教育价值。人们更多地把它看作是学校教育的调剂品,而非学校教育在课外、社会空间上的延伸。作为一种兼顾“游”与“学”的快乐教育方式,家长、教师和学校一定要转变观念,端正态度,充分肯定研学旅行的价值与作用。
(二)重视研学旅行的规划与设计
研学旅行一般并不着眼于某方面知识的具体增长,而是更注重旅行过程中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因此,要求无论是学校、家长还是研学旅行具体实施单位,要制定出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兴趣,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活动,特别是在内容资源的选择和设计、组织实施的指导与帮助、教育效果的考核与评价等方面,都要有切实可行的方案。
(三)确定学生在研学旅行中的主体地位
研学旅行不同于普通旅行,其目的着眼学生的成长和教育。因此,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特别是研学旅行具体实施单位,在规划研学旅行时,一定要注意从学生的年龄、兴趣、需要等方面出发。旅行目的地的选择、旅行计划的拟定、旅行过程的开展实施、旅行后的总结评价,都应该彰显学生的自我价值,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发言权、参与权。只有这样,研学旅行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教育价值。
卢梭的游历教育思想对我国当前研学旅行的开展无疑有着非常重要的启示,我们要走出当前研学旅行中“游大于学”的误区,真正把研学旅行落实到学校的教学计划中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