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程创特色,劳动实践助成长
泸县得胜镇中心幼儿园 杜小妍
随着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种植方法也有了很大的改变。人们又发明出了不用土壤就可栽培各种各样的植物,叫做“无土栽培”,它又称营养液栽培、水培等。它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方向,无土栽培的兴起和发展,便于人类可能更充分地利用生存空间,取得超常的产品和物质,甚至成为人类到达难以生存的极地谋生的手段。结合我园现有的条件,利用水培的方式,探索出了无土栽培特色种植课程。幼儿在探究无土栽培种植劳动中,不断成长。
一、无土栽培的环境设置及所需的工具与材料
(一)无土栽培种植活动适宜的环境
为了方便幼儿探究无土栽培种植活动,我园在教学楼的底楼,各班教室门口的走廊处设立了“无土栽培”区,让幼儿亲历种植、观察植物、照料植物、了解植物生长变化情况。无土栽培水培种子植物活动,不受空间与时间、光照的影响,也可选在室内进行。
(二)所需的工具及材料
所选的工具,首先是安全的,其次是方便幼儿操作使用的。如:可选比幼儿身高稍低的架子,约110——120厘米,各班可配两组这样的架子,每组架子可配备三个长方形的托盘,托盘里有筛子,可放种植的种子,另外还准备白纸若干张,喷壶一至两个。
植物的种子,必须选无毒无害的可以食用的植物的种子。例如:首先可选幼儿熟悉的黄豆、绿豆、豌豆、萝卜、小白菜种子。为了丰富幼儿的认知,其次可选当地少见或没有的种子,如:黄秋葵、荞麦、扁豆、油葵、空心菜、爬豆、斑豆、松柳等,开阔幼儿的眼界。
一切准备就绪,就可以开始动手进行无土栽培种植活动了。
二、无土栽培的具体实施过程和方法
以小组活动的方式,引导幼儿观察种子。如:学会用眼看,认识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帮助幼儿认识各种种子,知道种子的名称。指导幼儿用淡水分类浸泡种子,把浸泡好的种子进行筛选,去掉发霉、干瘪的种子,把粒大饱满的种子种在铺有白纸的筛子上,再在种子上面盖一张白纸。托盘里倒入适量的水,把种植好种子的筛子放在托盘上,用喷壶给铺上白纸的种子洒水,使白纸变得湿润,把种植好种子的托盘放在架子上,供幼儿观察。
每天都要用喷壶给种子洒水,保持一定的湿度,筛子底下托盘里的水,至少每隔三天就要更换一次。当种子的根长出来了,揭掉盖在种子最上面的那层铺纸;当种子发芽了,这时候种子的根也长得很快,一定记得给托盘里加水,保证种子植物生长所需的充足的水分。等到种子的芽,长到一定长度时,就可以收割了。如:豌豆收割长度约为14—15厘米,并可以割两茬;小麦收割的长度也约为14—15厘米;白萝卜收割长度约为5--8厘米;甜荞麦、黄秋葵收割的长度约为10—15厘米。收割的种子植物,可把它们当芽苗菜食用,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
在种子进行水培栽种期间,可专门用观察记录表进行记录。幼儿主动参与种植活动时,把种子的名称、种植的时间、天气、生长情况、幼儿观察到的情况、幼儿的想法、评价与分析、改进措施等记录下来,还可以把幼儿亲自种植的过程和关键步骤用照片记录下来,便于更深入仔细探究水培种子植物生长情况。
幼儿积极参与整个种植活动,积极与同伴分享自己观察到的现象,享受种植带来的快乐。
三、无土栽培种植劳动助力孩子成长
(一)无土栽培种植劳动,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积极情感
1.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引发学习探究的兴趣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是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
活动开始初,我们把种植架和托盘摆在走廊处。只要有幼儿在进行种植活动,其他幼儿就会驻足观看。刚刚发芽的黄豆,刚刚长高的荞麦都会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幼儿会观察半天,问这问那……如:有一次,幼儿发现有一粒黄豆的根长得特别长,幼儿很开心,急忙把他看到的现象,告诉其他幼儿说:“这个是我最先看见的。”
好奇是幼儿阶段的年龄特点,好奇心是幼儿探究的动机基础和内在动力,正是由于强烈的好奇心,使幼儿保持探究的热情和积极性。
2.培养了幼儿良好的观察习惯
无土栽培水培种子植物活动的创设,发展了幼儿的观察能力。观察是一种有目的的知觉,是幼儿学习的基本方法,幼儿正是通过观察获得了对世界的第一手经验。例如:在观察中,幼儿发现挪动筛子里已长根的种子,会影响种子根的固定,导致种子根不能很好吸收水分,从而影响种子的生长发育,还会引起幼儿思考,这些被挪动的种子会和其它没有被挪动的种子长得一样吗?幼儿会进行新的或更细致的观察。在观察中幼儿不仅获得了经验,还逐渐培养幼儿观察的持久性和有效性。
3.培养幼儿的责任心
通过认真观察、细致照料、管理水培种子植物,幼儿感受到种子的生根发芽过程,感知生命不易,进而培养幼儿担当精神,让幼儿有责任心。通过分工合作种植活动,培养孩子热爱劳动及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如:豌豆种子种好的第二天,我忘记让幼儿去给种子浇水了,幼儿主动跑来对我说,她要去给它们浇水。经过长期种植、照料水培种子植物,促使幼儿不忘自己的职责。
(二)正确看待幼儿在探索的过程中的犯错行为
出错是幼儿科学探究中的常见现象,实践证明,错误在幼儿的科学探究和经验积累中具有建设性的意义。
因此,幼儿在探究过程中,不要急于否定幼儿,更不要批评指责幼儿,要给予幼儿出错的权利,接纳幼儿的错误认识,并认真倾听幼儿的想法,为支持和引导幼儿进一步的探究提供依据。例如:我们第一次进行无土栽培的科学活动,毫无经验,一切从零开始。幼儿第一次看见种子长出了根,以为是发芽了。我没有马上否定幼儿的想法。通过第二次、三次种植活动,幼儿才意识到种子萌发时先长根,再慢慢长出了茎和叶。幼儿终于通过自己的实践经验得出了正确的结论。通过探索知道植物的根向下生长,水培的种子植物,利用根来吸收水分,供自己生长。
又如:幼儿故意把泡好的黄豆种子,掰开一粒,这种看似“破坏性”的行为,原来幼儿是想看看种子里面有什么。幼儿惊奇地告诉我:“老师你看,我撕开种子身上一层薄薄的皮以后,种子里面有小芽、小根,还有种子瓣!”我庆幸自己没有因为幼儿这一捣乱行为,马上严厉批评幼儿,暗自赞叹幼儿观察的真仔细,这是我从未想到过的。后来我查阅了相关的资料,了解到黄豆是双子叶植物,是由种皮和胚构成的。胚包括胚根、胚芽和子叶。种子里最重要的部分是胚。胚是有生命的,可以发育成一株植物。当一粒种子萌发时,首先要吸收水分,子叶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随后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幼儿观察到的现象,也激发了我学习的兴趣,让我掌握了正确的知识,把它们作为幼儿探究无土栽培种植活动的理论指导。
正如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你这糊涂的先生!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可见,幼儿这些“犯错”的行为,是幼儿热情尝试、积极探究的表现,我们应以宽容、尊重的态度,接纳幼儿。允许幼儿在探索无土培栽的活动中犯错,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成就幼儿锲而不舍的科学探索精神。
(三)提高幼儿在无土栽培活动中的劳动和种植技能
有一次我们种植了豌豆、红豆、绿豆。第四天,幼儿终于发现豌豆先长出了根,红豆、绿豆生长缓慢无变化。一周后幼儿发现豌豆的根长得更长了。两周后,豌豆还长出了嫩嫩绿绿的苗,红豆这时才长根!绿豆呢?幼儿都着急了,绿豆怎么还没有变化。第三周,幼儿说“老师,绿豆在这里放了很久了,怎么还没发芽呀!”,“老师,怎么有虫飞来呀,我怕!”“哎呀,老师绿豆宝宝变臭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豌豆和红豆长得好好的,我们是同时进行浸泡和培植的。通过反复对比观察和实践,幼儿总结出水的多少起着很关键的作用,由于托盘里的水太多,绿豆泡在水里,不能呼吸到空气,就会导致绿豆腐烂,有了这样的经验,幼儿在下次种植时就会记得放入适量的水。
幼儿还探索出无土栽培的种子植物的生长离不开水和空气,与气温也有很大的关系,温度低种子生长就慢,反之则快。一般种子的生长在夏天要快些,冬天要慢些。夏天给种子浇水要勤一些,一天可以两次,冬天一天可以一次。
通过一段时间的无土栽培种植活动,幼儿了解到豌豆、扁豆、爬豆、黄豆、松柳、空心菜、小白菜、小麦、萝卜、黄秋葵、红豆在我们当地容易种植,油葵不容易种植。各种子植物的生长周期也不同。
幼儿根据这些无土栽培种植经验,不断调整自己种植技术,现在自己完全能用无土栽培水培的方式种植好这些种子植物。
无土栽培种植课程是一门生活的教育课程,蕴含了许多非功利性的教育价值,犹如春雨般“润物细无声”。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生活即教育”,我们开展水培种子植物这一特色劳动课程,彰显了教育成功之处:把教育与生活相结合,让我们的教育来源于生活,幼儿从教育劳动中,学会了如何生活。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