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儿游戏活动中思维能力培养的思考
幼儿期是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尤其应当重视对幼儿思维的培养,依据幼儿思维的自主性和主动性等特点,教师可以通过在幼儿各种游戏活动中提高幼儿的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幼儿思维的培养。
一、大班幼儿思维学习的特点
(一)幼儿自主性、主动性提高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和心理各个方面的发展,大班幼儿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见,他们活动的自主性、主动性水平明显提高。这时候就要求我们在许多地方适当放手让孩子去做,有时为他们创建适当的条件,真正动手做的人应当是孩子。
(二)幼儿活动更加有目的的进行
同小、中班幼儿相比,大班幼儿可能在每次游戏活动之前对自己要做的事情有一个大致的想法,这样他们在参加游戏活动时少了一些盲目性,多了些目的性。但是这种目的性它有赖于成人的引导。这就要求我们要引导他们根据安排进行游戏活动。
(三)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好学、好问、喜爱挑战性。
大班幼儿的好奇心愈发剧烈,他们思维更加主动、活跃,情愿学习新东西。在他们的头脑中有数不清的疑问、问不完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带孩子进行游戏活动的时候活动内容要有适当的难度,要有肯定的挑战性,这不仅顺应了幼儿主动思索的特点,而且有助于进一步培育他们勤于思维的习惯。这就要求我们在解答孩子提出的各种问题时不要敷衍了事,要敬重孩子的想法,尽可能帮助孩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教师在组织游戏活动时要有意识地发展幼儿思维,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结构化思维的能力
游戏是一种轻松、愉快的活动,游戏也是幼儿阶段主要采用的教学方式。由于幼儿所处的阶段好玩、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因此教师就要利用幼儿的这些特点来创新教学方式,改变传统的游戏活动教育教学观念,重视幼儿结构化思维能力、探索的能力和创造力,在幼儿理解游戏规则的基础上,提高游戏活动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创设生活情境培养幼儿结构化思维能力。
幼儿期的孩子对生活充满好奇、兴趣、探求欲,他们什么都想知道,什么都想尝试,探索是儿童的本能冲动,好奇、好问、好探索也是儿童的显著特点。把生活情境引入游戏活动,通过模拟再现生活情境的方式,让幼儿充分展现自我,来实现潜移默化的游戏结构化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幼儿在更加真实、快乐、轻松的环境中游戏学习,并形成幼儿自身的思维能力。
(三) 注重观察,在幼儿游戏活动中寻找教育契机。
对幼儿的教育应该是全面、普遍的,要根据幼儿的思维能力特点,让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时刻感受到游戏的存在,体验到游戏活动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的快乐。我们在幼儿游戏活动的各个细小环节中都蕴涵着丰富的教育时机和内容,只要教师心中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善于观察和思考,就能抓住教育的时机,支持并创造条件让幼儿大胆猜想探索,幼儿就可以学会解决问题,获得主动发展。
(四)以“趣”导航,激发幼儿内在学习动机。
兴趣是幼儿活动中最活跃的成分,是激励幼儿有效学习的内驱力,是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推助器。所以,老师在设计游戏活动是要考虑所有的幼儿都自主参与,建立一种激励、鼓励、感化和召唤的环境。这种环境能让幼儿保持开放的心态,有利于他们产生充满活力与创造力的机会,让不同水平的幼儿均能得到提高,使得他们的个性、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
(五)一具多玩,有利于幼儿发散思维的发展
让幼儿自由地选择游戏活动的材料,在无固定场所、无固定形式、无教师直接指导下自由玩耍。这样给孩子们提供一个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以有利于幼儿发散思维的发展。幼儿所想所玩的绝大多数是直接生活的再现,另一部分则是间接生活的再现和向往境界的体现。而幼儿拼搭的物品,往往比较夸张,是一件充满童趣的艺术品。游戏不仅能使幼儿的手灵巧,还能发散幼儿的思维使幼儿具有创新意识。作为老师,要时时刻刻关注幼儿,引导并帮助幼儿使他们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
(六)适时的引导,激发创作热情。
在游戏活动中幼儿往往会遇到许多问题,当难题得不到解决时,他们会失去信心,这时,教师的适时点拨就会使他们的信心重拾,重新迸发出创造的热情。
总之,在幼儿游戏活动中,教师要不断丰富游戏的材料,内容形式的多样,适时的用语言引导和动作指导,逐步提高幼儿动手能力、想象力、及创造力,进而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
泸县云锦镇中心幼儿园:陈玉梅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