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的位置: 首页 >教育研究>科研成果>第四届成果>详细内容

高中班主任工作从事务型向科学育人型转化的研究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4-24 19:48:54 浏览次数: 【字体:

高中班主任工作从事务型向科学育人型转化的研究

泸州市教学成果一等奖

研究单位四川省泸县第四中学

主研人员:夏锡平  徐大荣  李小彬  刘佳洪  刘贤权

课题来源:泸州市普教科研立项课题

【研究概况】

  我校《高中班主任工作从事务型向科学育人型转化的研究》这一课题,于2004年首先在校内实施研究,由于产生了很好的影响。经学校和泸县教育局推荐,于2005年10月上报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申请立项,2005年11月,市教科所正式批准为“2005年度泸州市普教科研资助金项目”。在市教科所和县教研室的指导下,经过近四年的研究,2008年12月结题。

研究中主要运用了行为研究、教育统计、对比研究、资料检索和文献研究等方法。以对学生和班主任进行调查分析,设计实施方案,具体开展活动,总结提炼、形成成果的步骤实施。解决了高中班主任对自己工作的目的意义和内容的认识模糊的问题,观念落后的问题,选拔、培训、任用、考核、奖励班主任的不规范的问题,选拔、培训、任用、考核、奖励班干部的不规范的问题,高中班级管理无序化的问题,班级管理与家庭教育脱节的问题。建立了学生干部培训模式,构建了高中班级教育管理活动体系,探讨出了班主任的选拔、培训、考核、奖励体系,探讨出了班干部的选拔、培训、考核、奖励体系,构建了新“三育人”管理模式,探讨出了家校合作的管理模式。通过研究让学生、班级、教师和学校都得到了发展,有力地证明了课题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解决了高中班主任对自己工作的意义和内容认识模糊的问题

过去班主任教师对自己的工作意义理解模糊,对自己作为班主任应做的工作内容的理解也十分狭隘,在工作中往往是“见子打子”,没有完整的打算与规划,更不能形成体系,通过研究,班主任对自己的工作的意义和内容明确了,并在工作中加以落实,就增强了班主任工作的针对性的实效性。

二、解决了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教育观念落后的问题

“三育人”,大家熟知的是“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而育人的途径与方式很多,我们从管好、育好学生着手,提出了新“三育人”模式。即“制度育人” 、“活动育人”、“环境育人”。

三、解决了选拔、培训、任用、考核、奖励班主任的不规范的问题

原来在选拔班主任时,往往是比较模糊、比较笼统的情况下大体根据教师的工作表现来定,也没有进行专门的培训,考核更是模糊,奖励也无标准。通过研究,探讨出了一套班主任的选拔、培训、任用、考核、奖励办法。

四、解决了选拔、培训、任用、考核、奖励班干部的不规范的问题

针对许多班主任教师在选拔班干部时,只是凭自己的感觉和肉眼观察来进行的情况,为了培养好班干部,实现学生自主和自我管理,我们通过研究,探讨出了一套班干部的选拔、培训、任用、考核、奖励办法。

五、解决了高中班级管理无序化的问题

结合学校实际、学生特点、年龄特征等编制了“泸县四中教育管理活动系列表”,从而解决了高中班级管理无序化问题

六、解决了班级管理与家庭教育脱节的问题

探索出了与家庭联系与沟通的七种方式,其中通讯联系就有四种特别方便而实用的方法。做到班级管理与家庭教育的紧密集合。

主要成果

一、认识性成果

(一)注重对班干部的培养,既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又解放教师

班主任一人要面对和应对几十位存在着千差万别的学生,全面了解每位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工作上的问题,解决学生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几乎是不可能的。班主任只能将自己耳朵增长、眼睛增大、多长几条腿才行,而要做到这些,就得依靠班干部。与同学朝夕相处的学生干部对班上同学的情况了解得更清楚,更全面,也由于年龄相近,很容易掌握同学的性格特点,开展工作会更加得心应手。班主任加强对班干部的培养,让他们充当管理助手,在不同的管理岗位上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将本职工作做好,由于管理线条单一,工作起来既能管理好班级,也能让学生得到锻炼,这实在是件两全其美的好事。开展了各种职位人员的培训活动,让各种职位的学生得到工作方法、工作技巧等的培训

(二)研究得出了班干部的用人原则

班干部是班集体的主心骨,班干部的带头作用如何,直接会影响班纪班风,在班干部的选拔培训与应用上,我们坚持如下原则:

1.先培训后任用的原则

在我们初步定出班干部人选后,进行工作方法和工作内容的培训,通过培训后才予以起用,不至于学生担职后还不知道如何开展工作。

2.“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原则

当某职位有多个人选时,我们实行轮换制,一位同学主持一段时间,看看谁主持工作时的效果最好,由工作效果好的同学先担任该职务,余下的同学观摩学习,到一定时间后,实施重组,有能力者任职,能力不强或者工作出现与要求有较大差距者,主动让位。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工作积极性。

【案例】高2008级7班的蒲春涛(化名)同学,原在初中时就长期担任班干部,在刚到学校入学期,表现出很突出,很快被班主任确定为干部人选。在实施班干部组阁时,由于他有些工作经验,担当了班长职务。但他原来是在一个班只有20余人的班任班干部,时间也比较长,养成了诸如武断、不听取建议、方式粗暴等不良习惯,在工作开展中常与同学闹别扭,班主任虽然作过多次指导,可是一时难改,经过一学期,在新学期的班委组阁时,就被同学们无情地让他“下课”了。

(三)研究出了分层实施,区别对待的管理策略

班级内的学生无论是学习成绩、还是纪律表现,都呈纺锤型,两头小,中间大,据学者统计,大约比例为262。由于学习的管理与纪律的管理各有不同,我们采用的方法是:管理学习的提高是“抓中间促两头”,而对纪律的管理是“抓两头促中间”。

二、操作性成果

(一)建立了定时培训与灵活培训、集体培训与个别培训相结合的班干部培训模式

我们在实施培训活动过程中,首先进行集中培训,将各个班的相同的干部集中在一起,由课题组的一位教师负责专题培训。每个职位的具体工作不一样,每时的情况也不一样,当某位干部的工作出现了偏差或困惑时,教师则及时给予指导和培训。

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情况的变化,结合上级和学校要求,我们还对某部分班班干部进行专项的集体培训。学生有层次差异,在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上各不相同,工作方式也不一样,对在工作中有困难或障碍的进行单独指导。

(二)构建了高中班级教育管理活动体系

通过研究,编制了如何对高中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管理的活动系列表。现解说如下:

高一年级    由于学生来自于不同的学校,学生的学习、生活等行为习惯极不一样,为了让学生能尽快按学校要求行事。上学期的管理工作重点是行为规范教育,并实施对班干部的培养;下学期,在巩固行为规范教育的同时,教育管理工作的重点转入理想前途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努力学习,报答父母、汇报社会,强化对班干部的培养,让班干部能适当充当班主任的助手。

高二年级   教育管理工作主要是通过对学生进行组织互助,组织对学生进行激励和奖赏,将学校的管理要求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让学生将主要精力放在如何加强自我教育,使自己遵章守纪,努力提升,提高学习成绩,争取评为优秀或先进。

高三年级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认知水平的提高,学习成绩的分化,学生自然形成三类。上学期主要工作是:对成绩优秀的学生进一步进行理想前途教育,促进他们能考得更好,为他们的继续学习和深造作好铺垫;对自甘落伍的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反思的教育与引导,让他们不将自己的精力投放到产生对他人学习和生活造成影响方面,而是要做合格的学生;对中间得于游移状态的学生进行激励和引导,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并帮助他们树立自信。下学期主要进行心理辅导和考试技巧指导。

(三)探讨出了班主任的选拔、培训、考核、奖励体系

班主任是学生发展的重要领路人,因此对班主任的选择一定要慎重,要选出能在品行上作好领路人,人格上能影响人,教育上能以理服人的老师担当班主任。我们探讨出了选拔班主任的条件,选拔任用班主任的程序,选择任用班主任的“五不”原则,如何考核班主任工作,如何对班主任工作进行奖励等办法,形成了一套科学完整的体系。

(四)探讨出了班干部的选拔、培训、考核、奖励体系

班干部是班级的顶梁柱,选择和用好班干部非常重要。我们探讨出了选择学生干部的条件,选拔任用班干部的程序,任用班干部的“五不”原则,如何考核班干部工作,如何奖励班干部工作等办法,形成了一套科学完整的体系。

(五)构建了新“三育人”管理模式

通过近四年的研究,探索出新“三育人”模式,即“制度育人”、“活动育人”、 “环境育人”。

1.制度育人   制度育人是通过制度具体的规定和相应的惩戒等强制措施来达到规范行为的目的,进而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公德意识和法制观念。制度育人保证了纪律的权威性,促使学生由他律向自律的转化,同时避免了管理的主观随意性,保证了教育效果的统一性。

2.活动育人   学校以校带年级,以年级带班,以活动为载体,教育引导学生。通过教师节系列活动,扶助活动,中秋思亲活动,校园之星竞选活动,校园净化专题活动,社团活动,各种主题活动,军训活动,文体活动教育与培养学生

3.环境育人   学生既要受社会大环境的感染,又要受校内小环境的熏陶,学校的熏陶更直接,其影响和作用力更大。我们通过对教室环境寝室环境活动室环境校园环境周边环境的优化,增强育人功能,让学生在各种环境中得到教育。

(六)探讨出了家校合作的管理模式

探索出的家校合作方式:成立家长委员会,建立家长学校,召开家长会,家访,书面联系,通讯联系,借助“留守学生之家”平台加强家校联系。

主要效益

一、学生及班级的变化

(一)班级考核令人欣喜。

(二)学生违纪比例逐年下降。

(三)涌现出了许多尊敬他人,孝敬父母的典型学生。

人们都说现代的青年人不懂得尊重他人,不懂得孝敬父母,通过我们的研究表明,人们的这些说法很片面,只要我们对学生进行了正确有效的引导,学生是能做到的,我们在高2010级进校来,以“尊老敬老”为主题进行教育引导,在班上组织专题活动,收效极佳,除该班外还有许多学生都做得很好,深受老师、家长好评。

【案例】高2010级7班学生孙振文(化名),系泸州市某机关某处长之子,由于有优越的家庭背景与经济条件,转入我校前被泸州高中划为“问题学生”。该生十分傲慢,脾气暴躁,对同学、老师、家长的劝说教育满不在乎。与市内一些社会青年有较密切的交往,在家中常与家长斗气,弄得家长很是头痛,自2008年春期转来我校,在学校的大环境熏陶下,加之班主任反复耐心的引导,发生了极大变化:天气变化了,不是家长叮嘱他增或减衣服,而是他主动向家长温馨提示,进出家门也要主动招呼家人了。该生如此大的变化,让这位处长感激不尽。

(四)涌现出了许多品学兼优的学生

通过课题研究促进对学生的培养,学生遵章守纪,学习勤奋,涌现出一批品学兼优的学生,在近四年的各级“三好学生”“优秀团员”和“优秀学生干部”评选中,人数在逐渐增加。

  二、教师的变化

(一)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增强,研究能力得以提高

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能在平时的教学与教育中做到教学及管理科研化,运用科学研究的方法来实施管理,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我校老师们积极参加各级课题研究,撰写教育教学经验文章,时有论文在各级评选中获奖,在各级报刊上发表。

(二)提高了班主任教师对自身工作意义和工作内容的认识

我校全部班主任都能全面把握新世纪班主任工作的内容了解学生组建班集体、建立健全班级管理制度培养班干部指导学生的日常行为、学习、健体和开展各种活动处理班级里的偶发事件,协调校内外的教育力量教育好特殊学生;工作中能处理好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班主任与科任教师的关系,管理中的严与慈的关系,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关系。

(三)班主任充分认识到了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性

班主任教师提高的素质包括:政治思想素质、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工作能力素质、身心素质、风度仪表素质。班主任教师应加强的修养包括:心理修养、道德修养、知识修养、智能修养、语言修养。

(四)放手让学生管理的意识在增强

(五)教师由不愿当班主任到主动申请当班主任

(六)涌现了大批优秀班主任

很多年轻班主任被评为校、县、市优秀班主任。许多班主任得到学生、学生家长、社会的好评。

三、学校的变化

(一)学校的校风校纪更好

近几年我校无重大恶性事件发生,在上级领导心中是“一所值得放心的学校”。

(二)涌现出许多优秀班集体

(三)学校的育人环境又上一个新台阶

(四)教学质量继续提高

实施本课题研究以来,我校高考上线率在全市同类学校中始终居于前列。还从泸州市教育局的学生跟踪分析中显示,我校应届生的“成活率”居全市第一,远远越过同类学校和更高一类学校。

(五)学校的社会声誉进一步提升

2006年,我校在泸州市的高三教学质量评估中获得B类学校一等奖;2005年、2007年、2008年,三年均在泸州市的高三教学质量评估中获A类学校一等奖。

(六)扩大了学校与兄弟学校的交流

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学校声誉越来越好,市内外和省内外学校常到我校学习借鉴。

成果的价值意义和创新点

价值意义

将高中班级管理序列化制度化,将班主任从纷繁复杂的常规琐事中解脱出来,班主任不再是一直只抓小事的处理,而是用更多的时间思考如何引导好学生向着遵章守纪、孝敬长辈、主动助人、努力学习方向发展,实现科学育人。

创新点

一、编制了高中班级教育管理活动体系

我们将对学生的教育与引导细化到每一学期,每一周。编制的活动系列表,只要针对学校情况和不同时期情况稍加调整就能运用,并能在通过三年的教育管理见成效。

二、构建了新“三育人”模式

构建的新“三育人”模式,从理性要求到活动开展再到环境熏陶,形成立体的育人模式,三者的逻辑关系是:“制度育人”是基础、是约束,“活动育人”是培养、是过程,“环境育人”是监督、是提升。

三、拓展了与家庭沟通的渠道

对学生的教育与管理,一定要取得家长的积极支持与配合,探索出学校里的教师与校外的家长有效联系与沟通的七种方式,几乎是做到了“条条道路通罗马”。

 

执  笔  人:徐大荣  TEL13882748130    Email——lxtfxdr@yahoo.com.cn

学校审核人:宋泽华  TEL13079156996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