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的位置: 首页 >教育研究>科研成果>第五届成果>详细内容

听障学生语言表达规范化培养策略研究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4-25 23:07:30 浏览次数: 【字体:

听障学生语言表达规范化培养策略研究

(泸州市人民政府第五届教学成果二等奖)

 

完成单位:泸县中宏特殊教育学校

完 成 人:唐兴友  李开富  王良琴  喻文英   李  莉

成果来源:2010年泸州市普教科研资助金项目重点课题

 

一、成果背景                                       

(一)研究背景

中国的特殊教育普及较晚,聋人整体文化水平低下,与健听人语言交流的障碍给其日常生活和成家立业带来了困难;听障孩子的父母对听障孩子的语言表达缺乏规范的引导;师生之间缺乏语言沟通的有效手段和途径;相关聋人学校和机构对聋人的语言学习做的一些研究不够深入。

(二)解决的主要问题

解决了听障学生手语表达不规范的问题

我们通过开展教师手语学习和竞赛、鼓励教师和学生聊天、提倡教师在课堂上运用规范的手语进行教学、开展家长手语培训等,解决了听障学生手语表达不规范的问题。

解决了听障学生词语信号与具体事物、动作联系不一致的问题

教师将实物带进课堂或者通过多媒体、动作演示等进行教学,建立词语与具体事物、动作的对应关系。教师或者家长有意识地在具体事物上贴上对应的字词,达到词语信号与具体事物、动作联系的一致。

解决了听障学生语序混乱、句子成分残缺等书面语言表达方面存在的问题

我们重点训练学生学习语法知识,划分、补充句子成分,让学生掌握句子的构成,经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更通顺了。

解决了听障学生语言表达训练不够系统、方法不当的问题

我们根据不同的年级制定了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计划,认真实施,学生的语言得到较快发展。

二、成果的主要内容


1.总目标

(1)具备运用语言文字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

(2)认识2500个左右常用汉字。

(3)学会多种阅读方法,具有初步的欣赏和评价能力,有较丰富的积累。

(4)能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做到明确具体、语句通顺。

(5)能熟练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基本达到无障碍交流。

2.“二级三段五维”目标

我们从积累词汇、阅读、写话、交际、综合性学习这五个方面,分学段确定了具体的训练目标。

(二)建立了听障学生书面语言表达规范化培养的校本内容体系

1.开发并实施了规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校本课程

《我们一起学手语》为家长与孩子有效沟通起到了指导作用;《同步作文》选用了大量我校学生独撰的优秀习作,为学生的习作引航;《泸县地方手语》涉及常用地名、生活用语等200多个,统一了地方自然手语。

2.构建了“一体两翼”的训练模式

“一体”:以语文课堂为主体。

“两翼”:以各学科为载体,以现代通信工具为辅助。


从具体到抽象的策略

我们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实物、多媒体等,结合表情和动作演示,将生硬的词语符号活化为具体的形象。

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策略

我们制定了循序渐进地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计划,有了一套训练目标系统,学生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很快。

由近到远,从课堂到生活的策略

我们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和经验出发,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语言的宝库。

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策略

任何一种成功的教育,都是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密切配合的结果。形成和发展听障学生的语言,更需这三方面的密切配合。


形成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1)五环式教学模式:指预习时收集资料、学生合作加工整合资料、课堂上展示呈现材料、师生评价反馈、师生交流活动。

(2)学练式教学模式:在预习基础上,教师引导听障学生讲清自己的观点,在实践中练习语言。

(3)情景化教学模式:综合调动听障学生的视觉、触觉、运动觉等,使他们在生动的情景中学习和运用语言。

2.开发了“三本三卡”语言训练方式

“三本”:指造句本、日记本、作文本。

“三卡”:指读书交流卡、师生聊天卡、学生校外聊天卡。

3.形成了在活动中积累语言的方式

(1)主题化的语言训练活动。

通过开展作文比赛、主题班会等活动,发展学生的语言。

(2)社会化的语言交往活动。

经常组织学生外出活动,促进学生语言的自然习得。


优化了学校的语言环境,构建了听障学生学习规范语言的保障机制

(1)积极筹措资金改善办学条件,提供听障学生学习规范语言的硬件保障。

(2)注重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听障学生学习规范语言的文化氛围。

(3)注重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了听障学生学习规范语言的教学保障。

优化家庭语言环境,构建听障学生学习规范语言的学习环境


3.利用社会语言环境,构建听障学生学习规范语言的学习环境

带领听障学生融入社会,丰富他们的语言知识。

3-5-15”检测评价体系

指导思想:评价要体现目标全面,主体多元,形式多样。

评价标准:涉及积累词汇、阅读、写话、交际、综合性学习这五个方面。

评价方式:课堂评价、书面检测、课堂游戏等方式。

评价主体:学生、教师、家长、社区。

评价结果:采用等级式考核。

三、成果特点与创新点

1.成果特点

以本县特殊教育学校的听障学生为样本,着力探索听障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目标、策略、方法体系、学习环境的建设和检测价评标准;出版了学生作文集《心语》、教师论文集《听障学生语言培养》、优秀教案集、优秀课堂实录;开发了促进听障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校本课程《我们一起学手语》、《同步作文》、《泸县地方手语》。

2.成果创新点

建立了听障学生书面语言表达能力训练目标体系和检测标准评价体系;开发实施了规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校本课程。

四、成果效果与推广价值

(一)成果效果

1.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课题的开展,提高了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学生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语言沟通能力明显增强,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活动,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2.促进了教师的发展

(1)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得到了升华

通过研究,教师们对特殊学生有了一份特殊的感情,他们越来越喜欢这个职业,能得心应手地落实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2)教师开发课程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开发了校本课程《泸县地方手语》、《同步作文》、《大家一起学手语》,提高了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

(3)教育科研能力不断提高

课题研究促进了老师们由经验型向反思型、研究型转变。多名教师在省、市优质课竞赛中获奖,多篇教师论文在国、省、市发表、获奖。

3.家长与孩子的沟通交往得到了规范和提高

我校定期对听障学生家长进行手语培训,家长与学生交流的手段具备了,学生学习语言的劲头更足了。

4.学校在研究中得到了发展

课题的开展,扩大了学校在社会中的影响,吸引了一批省、市、县领导、同行前来考察,学习。

5.家长、社会对学校的评价有了提高

多名学生家长曾以电话、短信等方式感谢学校、老师;社会各界对我校师生的评价也极高。

(二)成果适用范围与条件

我们的研究成果对农村特殊教育学校训练听障学生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供泸州市范围内乃至四川省的农村特殊教育学校在听障学生语言训练方面推广使用。

五、问题与思考

我们作为一线教师,深感理论知识匮乏,在实际教育教学研究中,有时很难把理论与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

听障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训练需要各种语言环境,而学校自身无力营造良好的社会语言环境,还需要社会各方面力量的支持。

以上问题还值得我们去深入探讨,还需有关专家、学者和广大同行的指导。

 

撰稿人:李开富

审核人:唐兴友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