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核心素养,优化高中生物课堂教学
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修订与改革,核心素养成为现代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不仅要全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成长,而且要着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与学习能力,以此帮助学生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与品格。本文即在此背景下展开研究,探析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与措施,以此提出新时代背景下生物学科教学改革的基本路径。
关键词:生物;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其核心素养培育应从四个角度切入,一要培育学生的生命观念,能够透过生物现象理解生命的意义与延续;二要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通过生物现象建立科学理性的认知态度;三要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掌握设计生物实验探索生物问题与生命现象的能力;四要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让学生能够正确运用生物知识,为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服务。
一、基于教材内涵,培育生命观念
在生物学科研究中,生命是最基本的研究对象,而建立生命观念是学生学习生物的前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展现教材的内涵与意义,挖掘出其中具备生命观念的内容,让学生感受生命的存在与变化,并通过观察、分析与研究生命,对生命现象、功能与价值拥有正确的判断与准确的认知,由此具备解释生命进化、平衡、适应、能量以及多样化等活动与现象的能力,真正做到热爱与尊重自然生命。
例如在“生物多样性”一课的教学活动中,本课内容就充分展现了生命的重要特性与自然现象,是用于培育学生生命观念的有效内容。因此在教学设计中,笔者优先对课程内容进行了挖掘,本文主要针对生物的多样性展开研究,探析其概念内容、形成原因以及重要意义,笔者则依次三个角度切入,组织学生通过讨论活动分析生命现象,依次达成生命观念培育目标。首先,笔者以课程内容为基础,要求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理解并分析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概念,并由此理解生物多样性的自然表现与意义。其次,笔者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与研究活动,要求学生结合本课的相关知识与生活观察经验,分析生活与自然中生物多样性的体现。比如有学生从外来物种入侵角度展开分析,提出外来物种对本土区域内生物多样性造成了严重破坏。其根本原因在于外来物种在入侵后会长期处于无天敌的环境中,由此就会打破原有的生态平衡,不仅会占据其他生物应有的生态位,还会大肆扩张,占领其他生物的生存空间,造成生物链断裂,食物链紊乱,由此造成的破坏极其严重。对此,有的学生则建议要通过自己的一举一动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一方面要呼吁人们关注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环境,另一方面要督促人们按照正确的流程与科学方法进行放生活动,避免由此造成更大的生物问题。最后,笔者则会总结学生们提出的观点,并结合生物学科知识进行深度剖析,由此让学生意识到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进而达成生命观念培育的目的。
二、立足真实情境,提高理性思维
在生物学科学习中,学生还应保持严谨态度与理性思维,由此才能确保学习的科学性。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观察、分析与判断能力,还要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够掌握归纳、概括、演绎等不同的方法技巧,从而对生物现象与规律进行分析,建立理性的生物思维与生命观念。而情境创设可以为学生建立更直观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保持科学的思维态度与分析方法。
例如在学习“人与环境”相关课程时,笔者提出了以“人口增长对生态的影响”为主题的深度学习与探究活动。首先,笔者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建情境,以各类环保主题的纪录片片段为背景,同时展现近100年来世界人口的变化图表、城市建设中造成的自然破坏等,例如森林砍伐、废气排放、污水排放、垃圾填埋等,通过这些图表与视频画面的呈现,可以让学生直观认识到人类活动对自然与生态环境的破坏。其次,笔者也会为学生展现人口增长后的另一面变化,比如展现繁华大城市的航拍视频,越来越繁盛的文化娱乐、国家在西部地区持续多年的植树造林成果以及三峡工程、白鹤滩工程等,由此通过情境展现人口变化对社会发展带来的益处。最后,笔者则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活动,通过以上两方面情境展现的内容,要求学生分析人与自然之间的深层关系。由此学生即可从理性与辩证的角度展开思考,得出更科学的结论。
三、实施开放实验,强化科学探究
实验是生物学科教学中不可忽略的一个环节,也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过程。教师应转变实验设计的形式与内容,通过开放性设计引导学生在自主思考、实验设计、合作实践等活动中完成成果探究目的。
例如在学习实验“影响酶活性的条件”时,笔者就采用了开放式实验设计。首先,将学生进行合理分组,要求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活动,分析本实验的论证目标与实施方案。比如在讨论过程中,有学生提出针对酶活性的强弱,可以将其作为催化剂进行化学反应时观察其反应速率;有学生则提出温度、酸碱度等因素可能会影响其活性。其次,要求学生根据讨论结果设计实验方案,并编写完善的实验流程。笔者会对小组的实验流程进行审核,通过后即可进行实际操作,学生通过记录实验现象与数据,最后完成实验报告。在这样的实验设计中,学生的实验能力与科学探究意识可以得到全面发展。
四、落实实践活动,提升社会责任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还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能够将生物学知识运用到正确的项目与活动中。笔者便时常组织学生开展以“环境保护”“健康生活”等主题的实践活动。比如在“探秘生物防治”活动中,笔者就要求学生在课下进行独立探究,通过寻找相关资料,或者实地考察的方式,了解现代生物防治的原理与方式,并将其观察与学习成果进行总结记录,由此在课上展开分享。既可以让学生认识到生物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又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必须将核心素养作为教学设计的核心内容之一,
既要挖掘教材内容中的素养要素,又要通过创设情境、设计实验、组织实践活动等形式渗透四大学科素养,以此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成长,具备适应当代社会发展应有的品格与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桂和.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生物教学策略[J].天津教育,2022(17):39-41.
[2]高泽民,把玉红.高中生物教学中落实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2(15):49-50.
[3]李天斌.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教学策略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2(10):187-189.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