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生命科学史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以《分子与细胞》(人教版2019)为例
摘要:科学思维是指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能力,以及尊重事实和证据,崇尚严谨和务实的求知态度。高中生物学教材中有丰富的生命科学史材料,应用这些材料可以对学生的生物科学思维进行培养。本文以《分子与细胞》(人教版2019)为例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分子与细胞》;生命科学史;科学思维
一、概念综述
1、生命科学史
生命科学史是指前人探究生物学知识的科学过程史。生命科学每一个知识点的产生过程,就是一个探究的过程。生命科学史中蕴涵了知识和过程的统一,过程中包含着思维方式,也包含着研究方法。知识和过程是自然科学的两个维度,二者是统一的,不能割裂开来。生命科学史有其独特的价值:可以展示生命科学各个分支学科形成的历史;揭示自然科学的本质;展示在探究知识过程中人们之间的合作;展示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科学家所持观点之间的碰撞和争论;成仙了科学家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科学世界观。
2、科学思维
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是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其中,对于科学思维的阐述是:“尊重事实和证据,崇尚严谨和务实的求知态度”、“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能力”。在生物学研究中的科学思维,要以生物学事实、概念为基础,揭示生命现象的因果关系和生物学规律;设计并进行实验,尝试获取证据、运用证据并进行逻辑推理;对生物学事实和规律进行抽象与概括、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
二、《分子与细胞》中的科学史素材
《分子与细胞》中有丰富的生命科学史素材,有的在正文部分,有的在“思考·讨论”中,有的在章节课后。里面涉及许多科学家的研究方法、探究思路、科学精神。以下是本书中的科学史材料。
所属章节 | 科学史内容 | |
第1章 | 第1节 | 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 |
第2节 | 人工合成生命的探索 | |
第2章 | 第4节 | 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蛋白质的诞生 |
第3章 | 第1节 | 对细胞膜成分和结构的探索 |
第3节 | 细胞核功能的探索 世界上首例体细胞克隆猴的诞生 | |
第4章 | 第1节 | 人类对通道蛋白的探索历程 |
第5章 | 第1节 | 关于酶本质的探索 |
第4节 | 光合作用原理的探索 | |
第6章 | 第3节 | 秀丽隐杆线虫与细胞凋亡研究 |
三、利用生物科学史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举例
以下以第3章第1节“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中的科学史内容“对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探索”为例,对利用科学史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进行了探索。
科学家及其科学研究 | 如何应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
1895年,欧文顿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了上万次的实验,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同:溶于脂质的物质容易穿过细胞膜,不溶于脂质的物质不容易穿过细胞膜。据此推测: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 科学研究需要求真务实、百折不挠的探索精神
运用化学知识对生物学现象进行推理 |
科学家利用动物的卵细胞、红细胞、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等作为研究材料,并利用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通过一定的方法获得了纯净的细胞膜,进行化学分析,得知组成细胞膜的脂质有磷脂和胆固醇,其中磷脂含量最多。 | 科学探究常常要不断尝试,才能寻找到正确的方向
应用化学方法解决生物学问题 |
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戈特和格伦德尔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它们由此推断: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 借助前人的经验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人的红细胞 巧妙的科学方法 结合生物学现象进行大胆地想象和推理 |
1935年,英国学者丹尼利和戴维森研究了细胞膜的张力,他们发现细胞的表面张力明显低于油-水界面的表面张力。由于人们已经发现了油脂滴表面如果吸附有蛋白质成分则表面张力会降低。因此丹尼利和戴维森推测细胞膜除含脂质分子外,可能还附有蛋白质。 |
将实验观察到的现象,结合科学知识,进行大胆地类比推理 |
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三层结构,他结合其他科学家的工作,大胆地提出了细胞膜模型的假说:细胞膜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其中亮层是脂质分子,亮层是蛋白质分子。他把细胞膜描述为静态的统一结构。 |
借助先进的技术进行实验观察
结合观察到的现象、结合多人的研究,进行大胆地想象和推理 |
20世纪60年代以后,人们对于罗伯特森的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模型提出了质疑:若果是这样,细胞膜的复杂功能将难以实现,就连细胞的生长、变形虫的变形运动这样的现象都难以解释。 |
敢于挑战权威,敢于质疑 |
1970年,科学家用荧光标记法标记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并将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这一实验及其他相关的实验证据表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
善于利用最先进的科学方法进行科学研究 |
1972年,辛格和尼科尔森提出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 利用提出假说这一科学方法 善于归纳和概括 |
在对本部分科学史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科学家们的科学探究方法,领略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巧妙思维,感受科学探究的艰辛与坚持,体会科学探究的思维碰撞,认识到生物科学是一个不断研究不断发展的过程,学生的科学思维得到提高。
综上所述,生命科学史不仅仅是生命科学发展历程中的一系列人物和事件,更重要的是它蕴含着丰富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的世界观以及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等,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对于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尤为重要。作为中学生物教师,应当多学一些生命科学史,利用好教材上的生命科学史,加强生命科学史教育,充分发挥生命科学史的教育功能。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