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第五章内容的基础,为后续学习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知识奠定基础,主要包括酶的作用及机制、酶的本质、酶的特性,并且设置了实验探究活动和科学史资料的分析,旨在让学生掌握科学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理解科学本质观,课标对本节的内容要求为“细胞的功能绝大多数基于化学反应,这些反应发生在细胞的特定区域,说明绝大多数酶是一类能催化生化反应的蛋白质,酶活性受到环境因素(如pH和温度等)的影响”。
二、学情分析
在前面章节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到蛋白质可以作为酶发挥催化作用,但并不知道酶的特性、原理和本质,本节内容较多,而且原理性的知识较多,需要运用实验探究、科学史资料分析、实例讨论等方法进行学习,让学生加深理解。
三、教学目标
课标对本节的内容要求为:细胞的功能绝大多数基于化学反应,这些反应发生在细胞的特定区域,说明绝大多数酶是一类能催化生化反应的蛋白质,酶活性受到环境因素(如pH和温度等)的影响。依据上述要求,结合教学内容,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掌握酶的作用及其机理,说明酶在细胞代谢中的特性。
2.通过实验探究初步学会进行实验变量分析。
3.通过小组合作学会团队分工合作,养成团队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酶的作用、本质、特性。
2.教学难点:
①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②探究实验中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五、教学实施流程
学习任务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导入课题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 让学生回忆初中阶段食物消化的知识,思考食物的消化过程,然后说明在两百多年前人们认为食物只进行了物理消化,没有化学消化,接着呈现斯帕兰扎尼的实验,让学生完成问题探讨中的问题。 提问1:为什么要用金属笼子将肉包裹起来? 提问2:是什么让肉消失了? 提问3:如何证明?
过渡:那究竟是什么物质使肉块消失了呢?施旺发现,盐酸中加入胃腺的分泌物之后,能够快速分解肉块,而这种物质,就是我们本节课的主角——酶。 |
充满好奇,学习兴趣浓厚
排除物理因素
某种化学物质 将该物质提取出来研究
充满好奇,学习兴趣浓厚
|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通过设问导入课题 |
细胞代谢
| 讲解:细胞代谢的概念。 过渡:细胞代谢会有许多产物生成,一些产物对细胞是有害的,细胞就会将其排出,例如CO2。 而某些对细胞有害的物质,细胞无法将其排出,就只能将其分解了,例如过氧化氢,要分解过氧化氢,就需要提到另外一种物质,叫做过氧化氢酶。 接下来,我们就通过一个实验来探究过氧化氢酶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影响。 | 勾画课本相关内容。
| 讲解细胞代谢的概念 |
酶的作用
| 播放: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探究实验视频。 请同学们观看视频后回答以下问题: 1、与1号试管相比,2号试管出现什么不同的现象?这一现象说明什么? 2.在细胞内能通过加热来提高反应速率吗? 3.3号和4号试管未经加热,也有大量气泡产生,这说明什么? 4、3号和4号试管相比,哪支试管中反应速率快?这说明什么?为什么说酶对于细胞内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 观看视频,思考问题
加热能够促进过氧化氢分解 不能
亚铁离子和酶都能够加速过氧化氢分解。 4号,说明酶的催化作用更加明显。 |
通过观看视频,让学生直观看到酶的催化效果,并初步了解酶的高效性。 |
控制变量法
| 自主学习:看书78页,找到: 什么是变量? 什么是自变量?
什么是因变量? 什么是无关变量?
过渡:既然理解了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那就来分析一下刚才实验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 1.1号和2号的自变量是? 2.1号和3号的自变量是? 3.1号和4号的自变量是? 4.3号和4号的自变量是? 5.本实验的因变量是?
过渡:那我们接下来再来看看对照试验。 提问: 对照试验往往分为两组,未经过任何处理的一组称为? 那本次实验的对照组是哪一组呢? 像这样未经任何处理的组称为空白对照,那空白对照组有什么作用呢? 那经过处理的一组又称为什么呢? | 看书,找到问题答案。 变化的因素。 人为控制对实验对象进行处理的因素。 随自变量改变的变量。 除自变量外,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的可变因素。
温度。 是否加入Fe3+。 是否加入过氧化氢酶。 催化剂的种类不同。 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不同。
对照组。
1号试管。 除去无关变量对实验的影响。 实验组。
偶然误差 | 自主学习,知晓变量的概念。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巩固学生对自变量和因变量的认知,同时使学生能过够正确表达自变量和因变量。
通过分析实验,为学生讲解对照试验,并让学生理解对照试验的三大原则。 |
酶的作用及作用机理 | 过渡:刚才的实验能够说明,酶能够催化过氧化氢分解,那酶的作用机理是怎样的呢?看书P78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加热为什么能够促进过氧化氢分解? 2.三价铁离子和过氧化氢酶为什么能够促进过氧化氢分解? 观察ATP与ADP转化示意图,完成导学案上第二部分第2题,尝试写出ATP水解和合成的反应式。 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个动图来看看加热、三价铁离子、过氧化氢酶的作用机理。 | 看书思考问题答案。
加热为过氧化氢分解提供了能量。 催化剂能够降低过氧化氢分解的活化能。
观看动图,思考酶作用的机理。 |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找到酶的作用机理,并给学生留下初步印象。
通过观看动图,进行巩固 |
酶的本质 | 阅读教材P79-80, 教师总结归纳科学史,并归纳酶的本质为: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部分酶是RNA。 | 思考归纳酶的本质。 | 通过科学史,帮助学生理解酶的本质。 |
酶具有高效性 | 过渡:之前的实验中,3号试管和4号试管相比,可见酶的催化效率更高,之前我们提到,1滴氯化铁中三价铁离子的数量是新鲜肝脏研磨液中酶数量的250000倍,这更能体现酶的高效性,那酶的高效性具有什么意义呢? 酶具有高效性是针对于无机催化剂而言的,相比之下,酶能更好地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看书P78并进行勾画,标注酶具有高效性。 而这一特性保证了生物体内细胞代谢快速顺利进行,书上P78最后一段进行勾画。 | 思考,得出酶具有高效性的结论。
思考并理解酶具有高效性的意义。
| 通过之前的实验结果,得出酶具有高效性的结论,并帮助学生理解其意义。
|
酶具有专一性 | 过渡:单独咀嚼米饭或馒头,很快就能出现甜味这是为什么?这又说明了酶具有什么特性?但当一根肉丝卡在牙缝中,一夜之后,肉丝没有分毫变化,这又说明酶具有什么特性呢? 唾液淀粉酶能分解淀粉而不能分解肉丝,这说明酶具有专一性,那什么是专一性呢?翻到书P82,专一性是指每种酶只能催化一类或一种化学反应,而酶这样的特性保证了细胞代谢有条不紊地进行。 过渡:与能够催化多种物质分解的强酸强碱不同,酶具有专一性,那怎样来验证这种特性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接下来的实验。 1、实验原理讲解 本实验的原理非常简单、淀粉和蒸糖都是非还原糖,而它们分解的产物,麦芽糖和果糖、葡萄糖都是还原糖。所以我们只需要加入酶反应一段时间后,再用斐林试剂检测,就能得知酶是否水解淀粉和蔗糖的水解。 2、实验步骤讲解 3、相关提问 提问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 提问2:本实验的因变量是? 提问3:本实验的无关变量有? 提问4:本实验可否用碘液鉴定?
提问5:若将蔗糖改用表芽糖可否? 4、类似实验:方案二——同底不同酶, 过渡:我们刚刚说到的实验只是其中一种方案,使用了相同的酶,不同的底物。那有没有第二种方案来对酶的专一性进行进一步的验证呢? 1、实验步验讲解 提问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 提问2:本实验的因变量是? 提问3:本实验可用碘液验证吗? | 理解酶可能具有专一性及其意义,并思考如何进行验证。
学习专注,认真听讲
底物的不同。 底物是否被水解。 反应温度、时间等 不能,碘液无法鉴定蒸糖。 不能,麦芽糖是还原糖。
酶的种类不同。 底物是否分解。 可以。 | 通过情景引入到酶的专一性的学习
通过实验,验证酶具有专一性,同时,巩固对照试验的相关知识。
通过第二种方案,进一步巩固对照试验,同时对酶的专一性进行进一步验证 |
酶的反应条件温和
| 过渡:加酶洗衣粉情景。 提问1:酶含量很低,只有0.3%,但是效果非常好,能够看出酶具有什么特性? 提问2:本洗衣粉中加入了蛋白酶,因此对去除奶渍具有较好的效果,但是对油渍的效果却很差,这是为什么? 提问3:本洗衣粉的最佳使用水温是30—40℃超过60℃就失去效果,这说明酶具有怎样的特性? |
高效性。
酶具有专一性。
酶的反应条件温和。
| 通过情景,回顾酶的高效性和专一性,引出酶的反应条件温和
|
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 酶活性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酶催化特定化学反应的能力称为酶活性(P82) 酶活性一般由单位时间内底物的消耗量或产物的生成量来表示。 过渡: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有哪些呢?我们这里要探究“温度”和“PH值”两个因素。 1、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提问1:本实验选用淀粉还是H2O2?
提问2:如何保证酶促反应发生在预定温度? 教师讲解:实验步骤 引导学生分析本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
提问3:本实验可否使用斐林试剂进行检测?
2、探究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 提问1:本实验选用淀粉还是过氧化氢作为底物? 提问2:如何保证酶促反应发生在预定PH值? 教师讲解:实验步骤 提问3:分析本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
过渡:根据刚才两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温度和PH值对酶活性都有影响,酶活性最高的温度和PH值分别是最适温度和最适PH值,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酶活性——温度曲线和酶活性——PH值曲线。 教师讲解两条曲线。 | 接受新概念:酶活性
淀粉、H2O2会被加热促进分解。 先在特定温度下保温,再混合反应。
自变量:反应的温度不同 因变量:底物是否水解 无关变量:反应时间等
不能,斐林试剂要进行水浴加热才能起作用。
过氧化氢。
先调好PH值,再混合反应。
自变量:反应PH值的不同 因变量:过氧化氢的反应分解情况不同 无关变量:反应时间等
学生认真听讲并做好笔记。 | 引出酶活性概念及表示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通过两条曲线,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酶的反应条件温和。 |
总结 | 本节课学习了酶的相关知识,包括酶的作用、酶的本质和酶的特性三个部分,且学习了对照试验,理解了最适温度和最适PH值等概念。 | 回顾知识,构建知识框架。 | 帮助学生梳理知识。 |
六、板书设计
5.2 酶的作用和本质
一、酶的作用
1.细胞代谢
2.酶的作用:
①催化作用
②降低活化能
二、酶的本质
蛋白质或RNA
七、教学反思
本节的知识点较多,实验探究活动也较多,本次教学主要运用了实验探究、科学史分析、实例讨论的方法,旨在让学生在做中学,基于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归纳概括出科学知识,同时在科学史分析过程中渗透科学本质观教育,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但在实验探究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给予学生较多的思考空间,提高其自主探究能力。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