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轮复习《免疫调节》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材版本 | 人教版必修三 | 章 节 | 第二章第四节 | |||
学 校 | 四川省泸县第一中学 | 年 级 | 高三年级 | |||
姓 名 | 黄小玉 | 课 题 | 免疫调节一轮复习第一课时 | |||
教学目标 | 1.了解疫苗的种类,研制,知道免疫学的应用,能准确描述各种免疫细胞的作用。 2.通过了解新冠肺炎的传播、检测和预防措施,引起学生对这一全球性问题的关注,认识到健康生活的重要性。 3..通过腺病毒载体模型的构建,培养学生从科学事实推理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 4.通过组织小组自学,师生共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比较、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 | |||||
教学重点难点 以及措施 | 1.教学重点: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2.教学难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措施:用新冠肺炎的预防、检测、治疗,疫苗的种类、作用、研制等知识为主线,用科普的方式渗入相关免疫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用模型构建和高考题改编突破本节的教学重难点。 | |||||
学习者分析 | 在高二下学期学生已经学习过了免疫调节,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这节内容有多个难点,需要在一轮复习中强化训练。免疫学知识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与每个人的健康息息相关,学生普遍对这一节的内容有着浓厚的兴趣。教师正好抓住这一契机,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 | |||||
教学环境及相关资源 | 1.新冠肺炎疫苗的种类图片、国家疫苗接种计划表图片 2.腺病毒载体蛋白疫苗的研制过程图片 3.新冠肺炎核酸检测视频 4.新冠肺炎治疗方案图片 5.免疫抑制剂、免疫增强剂的图片 6.原官渡一中刘文萍老师生前器官捐赠的故事介绍、全世界器官捐赠率统计表 | |||||
教学环节 | 教学内容 | 活动设计 | 活动目标 | 媒体功能应用及分析 | ||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 近三年来,举国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从奋战在一线的医务人员、社区工作者,到接续民生保障的货车司机、快递小哥,再到自觉佩戴口罩、不聚集不聚会不聚餐的人民群众……涓滴汇聚,形成抗击疫情的强大合力。当前,全国疫情总体呈较快发展态势,疫情波及面广,一些地方面临抗疫近三年来最复杂、最严峻的形势。越是形势严峻复杂,越要有定力、有信心,拧成一股绳,铆足一股劲,共同筑牢疫情防控的坚强防线。 | 学生观看视频,联系生活实际,触动学生的内心,激发对免疫调节内容复习得热情 | 以新冠为例导出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以及将学生的思维引入对免疫调节的回忆中。 | 1.图片展示新冠病毒的介绍 2.病毒在人体中的增殖过程 | ||
1、病毒结构的了解
| 1.通过视频引入新冠病毒,结合新冠病毒结构示意图,分析总结出新冠病毒的组成。 2.结合图片信息,分析新冠病毒入侵细胞的方式,深挖相关生物知识 3.结合资料分析,新冠病毒患者出现呼吸急促、肺水肿的原因 | 1.探究新冠病毒的结构 2.探究病毒侵染人体的过程
2.练习相关的题目 | 通过对新冠病毒的了解,结合时事,让学生掌握病毒的结构特点、增值方式、造成的病症及原因,建立科学的生命观念。 | 1.多媒体展示新冠病毒的图片、信息。
| ||
二、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 (一)提出问题 1.疫苗属于免疫系统中的哪种成分? 2.疫苗的研制是给什么样的人用的? 3.这样的免疫属于主动免疫还是被动免疫 4.疫情期间为什么要戴口罩? 5.戴口罩为什么要重点防护鼻腔和口腔? (图片展示资料分析一) 与学生一起总结然后板书:人体的三道防线组成 (2)构建模型 引入腺病毒载体蛋白疫苗的研发 以腺病毒载体蛋白疫苗进入人体的变化构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模型 引导学生不断完善修正模型 (3)链接高考 呈现相关高考题 通过高考题上“以小见大”,寻找规律,完成学案“思维延伸一” 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完成学案“思维延伸二” (4)普及新冠肺炎的PCR荧光检测和治疗的知识 1.播放视频 2.展示国建卫健委对新肺炎的治疗方案 3.引出免疫治疗、免疫增强剂、被动免疫的概念 | 讨论、思考得出疫苗属于“抗原”,是给健康的人用的,所以属于“免疫预防”,“主动免疫”;通过资料分析得出戴口罩的目的是阻断传播,重点防护鼻腔和口腔的目的是因为这些部位的ACE2受体含量多。
小组讨论,看书,构建模型、修正模型
完成相关高考题,思考完成学案“思维延伸一”,深挖模型
小组讨论、完成学案“思维延伸二”
观看视频、了解相关 | 训练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获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锻炼学生的模型建构能力
“思维延伸一”让学生学会触类旁通,以小见大,学会规律的总结。 “思维延伸二”让学生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以致用,同时通过问题串把相关知识联系起来,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
| 1.展示资料分析一
2.腺病毒载体蛋白疫苗研制的路线
3.高考题节选
4.思维延伸一、二
5.新冠肺炎的PCR荧光检测视频
6.展示国建卫健委对新肺炎的治疗方案
7.狂犬病疫苗介绍
| ||
3、器官移植
| 1.介绍原官渡一中刘文萍老师生前捐献器官的故事。引出“器官移植”。 2.思考与“器官移植”有关的问题? 3.图片呈现全球器官捐献率。 4.改编省统考题目。 | 听故事、讨论问题 引发讨论
完成相关练习题目 梳理本节知识,思考 | 让学生的情感进一步升华,引发学生关注生物科学前沿,形成社会责任的核心素养。
| 1.全球器官捐献率图片 2.改编省统考题目。 | ||
四、课堂小结
| 总结人体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完善板书 留下讨论问题:是否能通过接种疫苗预防艾滋病? | 呈现完整板书 | 让本节课留有疑问,为课后留下讨论的话题。 | 板书呈现 | ||
教学总结与反思 | 本节课设计表现出“五新”的特点:一是“情境新”,课堂中共呈现出6则资料+1个故事,培养了学生获取信息能力;二是“模型新”,模型建构时以腺病毒载体疫苗产生的抗原出发,联系当今社会热点,层层递进;三是“问题新”,教师对高考真题进行了改编和加工,体现出教师的设计意图,教学针对性较强,考点把握准确;四是“思维新”,两个思维延伸,培养学生以新的视角去思考生物学问题;五是“价值新”,通过注射疫苗建立主动免疫以及器官捐献的分析,培养给学生健康的生活观,提高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用自己所学服务社会,最后还为课后讨论留下话题。 腺病毒载体蛋白疫苗的模型建构引发大家对今年高考热点“疫苗”、“基因工程”、“免疫”的强烈讨论。这节课高三复习课的课堂模式,最终达到了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得的目的。 |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