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教学设计 泸县一中 李雪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高中必修1《分子与细胞》(人教版)第5章 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中的内容。第4节包括“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两大部分,其中“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这部分内容往往被许多老师在上课时一带而过,并未加以重视。事实上,光合作用探究过程中的经典实验,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研究方法的好素材,为后面众多的实验打下一个良好的感知基础,也为讲述光合作用的原理、过程做好知识铺垫。因此,“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这部分内容相当重要,不容忽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2)会写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
2.能力目标
(1)将控制变量的方法用到实验探究历程中
(2)联系生活,学以致用,提高生物学素养
3.情感目标
(1)关注科学工作的方法和过程,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及创新、合作的科学精神。
(2)体验科学发现的艰难和科学家们的智慧力量,确立进行科学研究的欲望和信心。
三、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2.科学探究实验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真正领悟探究实验的科学原理和方法,并很好地运用到设计实验中。
四、教学模式与方法
教学模式: 游戏导入→自主学习→实验探究→实验变式→总结与联系→学以致用
教学方法:问题导学、小组讨论
5、教学程序
教学步骤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导入 | 组织学生进入憋气游戏 问:我们都需要氧气,为何空气中的氧气没有被耗尽? 问:什么是光合作用? 问:光合作用的场所、条件、原料、产物分别是什么? 旁白: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证明出来的,所以今天我们的任务就是回顾历史实验,了解其证明过程。 PPT展示学习目标,并给予解释
| 游戏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回答概念
朗读学习目标 |
活跃课堂气氛
引入本节主题
有目的地学习 |
实验探究一 | PPT展示海尔蒙特的柳树实验,并阐述实验过程。 问1.实验结论是什么? 2.本实验忽略了什么?
PPT展示普利斯特利实验,并阐述实验过程 问1.两组实验的自变量是什么? 2.为何有人做实验却得出相反的结果?
PPT展示英格豪斯的实验: 问:本实验的自变量是什么? 旁白:本实验没有证明光的作用以及植物是如何更新空气的。直到1785年明确空气的成分后才直到绿叶在光下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上节内容恩格尔曼已经证明了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并且释放出氧气。 那么光到底去哪儿了?
PPT展示萨克斯实验: 解释实验材料,阐述实验过程,解释酒精水浴加热 组织学生思考几点问题
PPT展示表格:引导学生思考:没有哪一个实验直接证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组织学生按照提示尝试设计实验证明
旁白:都得到了证明,能否用一个总反应式体现出光合作用的场所、条件、原料、产物? 引导:产物中的氧气来自二氧化碳还是水?
|
植物增重主要来自水 空气
有无植物
没有考虑空气的影响
有无光照
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个人回答
小组讨论,统一答案后发言,其他组评价补充
学生板书展示,其他学生评价补充
答水 |
整个探究过程以上个实验为解决的问题,引出下一实验。
预习检测
将控制变量的方法运用到实验设计中,锻炼小组合作、交流能力。
暴漏书写问题,及时纠正 |
实验探究二 | PPT展示鲁宾和卡门的实验: 问1.实验方法是什么? 阐述实验原理 组织学生思考几点问题 顺势引出卡尔文循环,总结元素的去路 |
答同位素标记法
笔记 |
考察同位素标记法的理解与应用 |
总结与巩固训练 | 用平板发题,组织学生定时训练 | 定时完成并提交答案 | 及时巩固与记忆 |
学以致用 | 引导:学了本节内容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好处呢? PPT展示:亲近自然,身心健康。 组织扮演大棚主人,思考从光合作用的角度分析如何提高产量? 学生发言后给出两张图片, 思考:白色和黑色塑料薄膜的作用 旁白:将学到的知识尽可能地运用到生活中,提高生物学素养。 |
自由发言 |
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提高生物学素养 |
总结归纳 | 组织学生尝试用概念图总结本节要点,并根据学生提交情况点评。 | 拍照提交图片 | 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总结和归纳能力 |
六、板书设计
光合作用探究历程
1、场所:叶绿体
2、条件:光照
3、原料:二氧化碳和水
4、产物:氧气和糖类
5、总反应式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