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反思
泸县九中 郑丽
摘要: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总结提升的过程,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发现部分学生总是存在很多相似的问题,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面对理解能力差的学生,可以把教材上抽象的知识与生活中具体的事物相联系,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帮助学生学会归纳总结,构建知识框架,真正实现把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反过来又增强学习动力,实现良性循环。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养,树立良好形象,成为学生心中的榜样,才能更好地带领学生一同进步。
关键词: 基础掌握,兴趣,学习习惯,培养
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总结提高和进步的过程,面对不同的学生群体以及不同的教学内容都应该有不同的应对方案和教学措施,在教学实践中应该要不断的反思,改进,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在日常教学实践中,面对部分成绩差的学生,普遍存在很多共性的问题,例如:学生理解能力差,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学习习惯差,学习兴趣不高以及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问题。在面对这部分学生的时候,如何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掘他们的学习潜力,因材施教,成为了必须解决的难题。在教学实践中,经过不断反思,理论联系实际,总结出了以下几点应对方法:
一、理解能力差
对于学生理解能力差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对概念等的理解不够,往往只会死记硬背,生搬硬套,当把概念性的内容运用到具体的实际应用中时就会无从下手,表面看似掌握,实际上没有。例如:在对“酶的催化本质是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就是降低反应要进行所需要的能量”这一概念的理解上,对于理解能力强的学生来说比较容易,但是对于理解能力差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就很困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活化能”这一概念比较抽象,如何才能更好地让学生理解掌握呢?具体办法就是可以将教材上抽象的知识与生活中具体的事情相联系,可以将一些概念性的知识和生活中的事情做一个类比:“就比如一个人的择偶要求,本来是对长相,经济和人品都有明确的要求,现在由于某种原因,这个人的择偶只对人品有要求。两者相比,哪个条件更容易达到找对象的目的呢?在这里,他是因为要求降低了才达到找对象的目的还是给他提供了有这些择偶要求呢?”通过这样一个浅显易懂的类比,绝大多数同学就都能够理解掌握降低反应活化能这样一个抽象的概念了。
在教学实践中,这一类抽象的概念很多,应对方法就是把教材上抽象的概念和知识点具象化,可以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也可以与自身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概念和知识点。生物是一门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很多知识在生活中运用的也很广泛,很多抽象的知识,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出来,反而会取得更好地效果。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其理解掌握相关知识,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加深印象,活跃课堂气氛,达到一举多得的效果。
二、基础知识掌握不到位
基础知识掌握不到位,这是很多学生最大的问题。学生为什么成绩上不去?我们往往会说是因为学生懒惰,学习不自觉,课后没花时间学习等等。大部分时候是把责任都推给学生,固然,以上问题确实存在,这类学生要想做到成绩的较大提升确实也需要解决这些问题,但是作为教师,我们就真的无能为力了吗?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和学生一起努力,逐步解决这一问题:
1、重视教材内容,强调教材阅读的必要性;在全面阅读教材的同时,要教会学生抓住重点,并在教材上做好相应的标注,可根据自己的特点做标记,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给予一定的引导,带领学生阅读教材。
2、学会归纳总结,构建知识框架;这个层次的学生之所以基础知识掌握不到位,很大原因是由于对知识的归纳能力不够,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导致对知识的掌握是散乱的。所以首先就要帮助学生学会归纳总结,构建知识框架。例如:在讲解“物质进出细胞方式”的时候,就可以在讲解的同时构建知识框架。对于部分能力较差的学生,也可教师先将框架结构建好,学生进行填空。构建知识框架也能够有效避免学生记错记混相关知识点,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课后检查;生物学科有其自身学科特性,有很多的知识必须要牢记掌握,对于学习自觉性较差的学生来说,适当的监督必不可少。可以利用课前三分钟对相关内容进行检查,可以针对性的抽查,也可以采用适宜的奖惩方式,达到一个督促的目的。
4、学习习惯的培养;加强课前预习和课后预习任务的检查和督促,指导课堂笔记的记录方法,逐渐培养起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根据学生能力适当调节教学内容
结合考纲和实际学情,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讲解深度。每个学生的能力不同,情况不同,需要结合实际学情来调整教学内容,要做到基础的尽可能全部攻克,低难度题型能够大部分达标,高难度题型针对性培养。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基础要反复强调,高难度知识点要把握讲解深度,做到高效率课堂。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仔细筛选练习题的题型和难度,不断总结和调整。
四、增加课堂趣味性,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1、兴趣是学习最大的动力。如何增加课堂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直是困扰着大多数教师的难题,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应对措施,就生物学科来说,可以结合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扩展学生视野,同时还能够加深相关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例如:在讲解“细胞呼吸原理应用”时,可以给学生简单介绍类似制作葡萄酒的方法这类操作性强,成功率高,难度小的实验。通过这个小实验,学生能够清楚的理解无氧呼吸的产物和应用,同时也对这部分知识产生学习兴趣,更能够主动去学习。
2、增加实验设计和教学。眼见为实,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对操作过的实验印象更深刻,理解也更到位,足以见得实验课程的必要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加深印象,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3、培养学科领头学生。培养学科学优生,带动班级课堂氛围。个别学生对学科有浓厚学习兴趣,可以着重培养其学科成绩,并在班上起到带动和表率作用。
五、教师自身素养培养
教学过程中有这样一部分学生,本身对这门学科学习兴趣不大,但是会因为被教师的人格魅力所吸引或者喜欢教师的教学风格被并以此为动力进行学习,因而教师自身的素养也很重要。
1、学习最新的流行文化,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心理活动,也有利于让学生产生亲切感。课堂中讲到最新的资讯也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多读书,丰富自己,为学生作表率,产生榜样效应。言谈举止,远近合理,让学生敬师而不是怕师,距离掌握合适,让学生感觉亲近的同时也能做到尊敬。
3、教学过程中,不参杂个人情绪。教师情绪会通过教学过程传达给学生,学习需要一个愉快的心情和良好的情绪氛围,所以一堂课要想高效,教师首先要管理好自己,才能对学生的负责。
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没有任何一种方案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国家一直提倡因材施教,学生群体不同,层次不同,教学方法和手段也应该给予适当调整,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掘更多学生的潜力,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实践中,大部分学生不是不愿意学也不是学不好,而是没有得到合适的指导和培养。如何更好地帮助后进生提升自己,还有很多实际的问题需要去进一步探讨和解决,每一个学生的情况也不尽相同,事物也是在不断的发展和变化中,唯有不断反思和总结,才能不断进步。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