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研究
钟小兰
四川省泸县第九中学
摘要:在中学阶段,生物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程。生物知识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除了注重学生的学业表现外,还要注重对学生的生物思维、探究、动手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其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型人才。在核心素养视野下,教师要明确中学生物学的教学目的,认识其问题,制订提高中学生物学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生物;策略
1、关于生物核心素养的关键要素
生命观念是指学生学习生物知识、应用生物知识以及了解生命特点、现象以及存在关系,学生通过学习生物知识形成核心素养,可以客观对待和认识生命,深刻认识生命期特点。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生命观念,主要包括生物结构、生物功能、生物进化、生物适应、生物调节、生物平衡等方面。理性思维是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以后能够以严谨科学的态度认识和探究事物,而这需要学生形成理性思维,学生能够从理性思维层面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则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等。
所谓科学探索是指学生通过自身观察、分析、探索以及实验等以后,针对生物生命进行探究,以此获得最终的结果。生物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科学探索能力,而这有利于学生学习以及理解和应用生物知识,形成生物科学探索能力。
2、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生物课堂模式构建存在的问题
高中生物教师教学能力水平以及职业认识、职业素养对于教学质量会产生关键的影响,一些生物教师在具体教学中由于采取的教学形式机械单一,设计的教学内容不够新颖和趣味性,使得学生感觉到生物学习较为枯燥乏味,难以产生浓厚学习兴趣。高中教师所营造的教学气氛较为沉闷,学生思维能力难以得到锻炼和发展,学生在这种环境和气氛中则会产生抵触学习的心理,不能通过学习产生良好感受以及有所收获,影响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成就感以及积极性,长久下去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习质量将会受到影响。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向学生讲授生物学科理论知识,学生通过背诵记忆的方式学习,虽然学生掌握了知识,但是却难以获得机会和条件进行实践应用。这是由于教师在教学中向学生采取灌输式教学模式传授知识,往往会让学生以背诵记忆的方式掌握知识,这样学生可能不能真正理解生物知识,而且难以做到有效实践应用,影响了学生学习效果,造成学生学习停留在理论层面。教师在教学中没有结合日常生活展开教学,学生会感觉到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没有关联,影响了学生对于生物学习的认识,也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和培养。
科学技术在发展,而教育事业也在与时俱进发展。但是通过分析得知,一些教师依然采取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中以口头表达和黑板板书的方式向学生展示知识,这种教学模式是千篇一律的,学生们难以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教师在教学中没有顺应社会发展趋势积极应用现代技术展开教学,比如没有应用信息技术制作教学课件,没有应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呈现知识内容,从而造成学生对于知识的认识只能停留在教材内容、黑板板书或者教师的口头表达中,学生对于生物知识难以产生形象的认知以及直观的认识,使得学生对于生物知识的认识停留在文字层面,没有产生生动的认识,影响学生学习效率和质量。
3、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的具体策略
3.1积极转变教学理念,注重以生为本
教师的教学理念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学习效果密切相关,新课改明确要求教师应当积极转变与创新教学理念和方法,科学合理的教学理念能够保障课堂教学活动的高效有序开展,如果教学理念不合理,自然无法充分发挥其作用和价值。所以,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深入全面地认识与了解教学理念,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教材内容,合理选择教学方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以学生为核心,制定教学目标。在课堂授课之前,还应当引导学生明确教学目标内容,也为核心素养的全面渗透做好铺垫。高中生物课堂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针对教材教学内容,制定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符的教学目标计划,也为整节课的有开展提供基础保障。教学目标制定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到多个方面与多维目标的确定,有助于保障学生能够全身心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当中,促进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确定教学目标后,教师根据提前设计的教学方案,引导学生参与到高中生物学科课堂教学过程中。同时,还应当加大互动交流力度,构建高中生物课堂,明确高中生物学科与核心素养之间的契合点,使其能够更好地融合在-起,也使得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更加的充实、丰富多彩。
3.2充分挖掘生物教材,逐步渗透生命观念
在高中生物学科教学过程中,生命观念作为核心素养当中极为重要的内容,其目标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观察到生命现象,并深入了解相互之间的关系,通过-系列的实践,深入了解生物学思想观念。新课改背景下,生物教材当中增加了许多与生命观念相关的知识内容。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全面了解与熟悉教材内容,并向学生渗透生命观念,引导学生逐渐形成生命意识,通过学习生物知识,更加地珍惜生命、敬畏生命。如在学习《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知识内容时,首先,教师可以结合教材知识内容,向学生介绍人体当中环境的稳定平衡,以及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意义,让学生能够深入全面的意识到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并倡导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应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维持内环境稳态。其次,教师还可以在课堂当中举例子,让学生真正意识到地球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如果生态平衡被破坏,将会导致生命减少,造成极为严重的损失与后果,并逐渐加深学生的生命观念意识。教师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借鉴教材知识内容,向学生逐渐渗透生命观念,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与认识生命,并逐渐形成珍惜生命、敬畏生命的思想,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生命观念,为今后的学习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3归纳总结知识点,逐步渗透科学思维
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大量的知识点内容都是经过实践与总结得出的,这样也能够保障教学知识点的权威性与可靠性。传统高中生物课堂中,教师更多的是以重点知识为主,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也使得学生的兴趣不足,学生很多情况下也只是被动式地接受知识内容,通过死记硬背去学习,这样便会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的理解,不能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学生的总结意识不足.这样也不利于科学思维的形成。所以,在高中生物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培养学生的知识总结能力,从而进一步升华学生的科学思维意识,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逐渐掌握知识内容,形成科学思维意识,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当意识到生物理论和知识的重要性,逐渐形成良好的科学思维意识,不能只是停留在死记硬背层面上。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应当引导学生对知识不断地总结与升华,激发学生的生物知识学习欲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与成就感,从而更好地投入到高中生物学习活动当中。
结语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在核心素养视域下构建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模式,需要教师明确生物核心素养的关键要素以及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存在的问题包括教学形式机械单一、学生学习停留在理论层面、没有应用现代技术展开教学等。因此,则应采取有效的对策完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那么则可以应用多样教学形式、有机结合日常生活到生物教学中、应用微课展开教学等方式,增强教学有效性,建立高质量高效率高中生物课堂,提升学生生物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李桂林.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生物微课教学及作用探析[J].中学课程辅导,2022(08):30-32.
[2]白红瑜.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研究[J].知识文库,2022(05):130-132.
[3]闻洪武.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物核心素养教学的探究[J].高考,2022(07):12-14.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