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县一中高2020级“迎二诊”生物6+1训练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答案 |
|
|
|
|
|
|
一、单选题
1.专家预测今年冬天全球仍然面临着新冠疫情和流感疫情叠加流行的风险,下列有关病原体及疾病预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一般由核酸和蛋白质构成
B.病毒个体微小,结构简单,一般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
C.因为病毒营寄生生活,所以环境温度、湿度等对其存活时间影响不大
D.新冠病毒是RNA病毒,易变异,奥密克戎就是其新变异株
2.下列有关预防和减少新生儿出生缺陷措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禁止近亲结婚可减少某些遗传病患儿的降生
B.遗传咨询不能确定胎儿是否患唐氏综合征
C.产前诊断可初步确定胎儿是否患猫叫综合征
D.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可杜绝先天性疾病患儿的降生
3.炎症可引起甲状腺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甲状腺激素大量释放进入血液,使患者产生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症状,临床表现酷似甲亢,故称为“炎性甲亢”。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炎性甲亢患者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含量比健康人的高
B.炎性甲亢患者往往有体温偏高、情绪兴奋、容易激动等症状
C.正常情况下,甲状腺的分泌活动只受神经系统的调控
D.可以通过增加碘摄取量来缓解“甲亢”部分症状
4.椰酵假单胞杆菌广泛地存在于霉变食物中,会分泌毒性极强的米酵菌酸,该物质在120℃条件下加热1小时也不能破坏其毒性。米酵菌酸抑制线粒体内膜上腺嘌呤核苷酸转位酶(ANT)的活性,导致线粒体与细胞质基质间无法完成ATP/ADP交换,进而引发人体中毒。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椰酵假单胞杆菌与人体细胞产生ATP的场所存在差异
B.ANT不影响线粒体中ATP的产生,但影响细胞质基质中ATP的消耗
C.米酵菌酸中毒后,会引起细胞供能不足
D.椰酵假单胞杆菌引起食物中毒多发生在夏季,与其适应高温环境有关
5.科研人员将健康大鼠随机分成三组,每天使用不同浓度的等剂量某药物对实验组进行吸入处理,对照组不做处理。将三组大鼠置于相同环境下,正常饲喂14天后开展迷宫实验。重复引导大鼠学习并记忆逃出迷宫的路径,并记录平均逃脱时间。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大鼠学习并记忆逃出迷宫的路径属于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参与
B.该过程可能与突触形态及功能的改变以及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C.在反复运用、强化后,大鼠对迷宫路径的记忆可能由第一级转入第二级
D.实验说明持续吸入适量的该药物可以增强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6.研究发现一些神经细胞不仅能释放典型神经递质,还能释放ATP作为神经细胞间传递信息的信号分子,两者均能引起受体细胞的膜电位变化。如图表示其大致过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没有线粒体或者叶绿体的细胞不能合成并释放ATP
B.相关酶的作用下,ATP中的磷酸基团逐个脱离下来,最后剩下的是腺苷
C.接受ATP信号的细胞膜上的几种受体的本质都是蛋白质
D.三个磷酸基团带负电,彼此之间相互排斥,具有较高的转移势能是远离腺苷的特殊磷酸键容易断裂的原因
二、综合题
7.胰蛋白酶(分子量约23800)与糜蛋白酶(分子量约25000)是两种常见的碱性蛋白酶,某工厂意图生产一种含碱性蛋白酶的洗衣粉。为决定添加蛋白酶的种类和含量,现要从猪的胰液中提纯两种酶,并验证其洗涤效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1)技术部门工作人员首先取少量猪的胰液装入透析袋中,透析12小时,执行这一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透析完成后,工作人员使用凝胶色谱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可预测两种蛋白酶中先洗脱出来的是__________;洗脱过程中使用了特定的缓冲溶液,其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工作人员可用电泳法对酶的纯度进行鉴定,为了消除酶分子带电的差异对迁移的影响,通常要向凝胶中加入__________。
(4)酶加快化学反应的原理为____________________。在用棉、毛、丝、麻四种面料分别制成的衣物中,不适合用该加酶洗衣粉洗涤的是_______。大力推广使用加酶洗衣粉代替含磷洗衣粉,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分析】病毒:是一种个体微小结构简单,一般只含一种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组成的,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结构生物。
【详解】A、病毒是一种个体微小结构简单,没有细胞结构,一般由核酸和蛋白质构成,A正确;
B、病毒是一种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病毒个体微小,结构简单,一般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B正确;
C、因为病毒营寄生生活,所以环境温度、湿度等对其存活时间有影响,C错误;
D、新冠病毒是RNA病毒,呈单链结构,结构不稳定,因此易变异,奥密克戎就是其新变异株,D正确。
故选C。
2.D
【分析】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1、产前诊断:胎儿出生前,医生用专门的检测手段确定胎儿是否患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产前诊断可以大大降低病儿的出生率。2、遗传咨询: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有效的预防遗传病的产生和发展。
【详解】A、禁止近亲结婚可降低隐性遗传病患儿的降生,A正确;
B、遗传咨询可分析新生儿可能患某些遗传病的概率是否偏高,但不能确定胎儿是否患唐氏综合征,唐氏综合征是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可以通过产前诊断(羊水检查)确定,B正确;
C、猫叫综合征是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产前诊断可初步确定胎儿是否患病,C正确;
D、通过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可降低遗传病的发生概率,但不能杜绝先天性疾病患儿的降生,D错误。
故选D。
3.B
【分析】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运输到垂体,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随血液运输到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又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而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可见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也存在着反馈调节机制。
【详解】A、炎性甲亢患者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明显升高,会通过反馈调节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降低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含量,所以炎性甲亢患者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含量比健康人的低,A错误;
B、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细胞代谢,使产热量增加,具有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的功能,所以炎性甲亢患者往往有体温偏高、情绪兴奋、容易激动等症状,B正确;
C、正常情况下,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活动受下丘脑产生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垂体产生的促甲状腺激素的控制,C错误;
D、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元素,增加碘摄取量会加强“甲亢”症状,D错误。
故选B。
4.B
【分析】椰酵假单胞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只能通过细胞质基质产生ATP,原核生物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只有拟核;原核生物除了支原体都具有细胞壁,成分主要是肽聚糖;原核生物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核糖体;原核生物遗传物质是DNA,DNA为环状裸露的,不构成染色体。
【详解】A、椰酵假单胞杆菌是原核生物,ATP产生于细胞质基质,人体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是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二者存在差异,A正确;
B、ANT影响细胞质基质中ATP的消耗,影响ADP的生成,间接影响ATP的产生,B错误;
C、米酵菌酸中毒后,线粒体中的ATP不能进入细胞质基质,会引起细胞供能不足,C正确;
D、椰酵假单胞杆菌引起食物中毒多发生在夏季,与其适应高温环境有关,高温条件下繁殖更快,D正确。
故选B。
5.D
【分析】学习和记忆是脑的高级功能之一:
(1)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
(2)记忆则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储存和再现。
(3)学习和记忆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详解】A、记忆与学习是脑的高级功能之一,属于条件反射的建立,该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A正确;
B、小鼠对迷宫的记忆长达数天,长时记忆可能与突触形态及功能的改变以及新突触的建立有关,B正确;
C、对于第一级记忆的内容加以注意,并经过反复运用、强化后,就很容易转入第二级记忆,记忆时间延长,C正确;
D、对比曲线图可知,实验证明药物的使用会让小鼠遗忘更快,记忆力衰退,因此降低了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D错误。
故选D。
6.A
【分析】题图分析,细胞膜上存在着P2X、P2Y和P1受体,而ATP、ADP和AMP可分别与这些受体结合,直接引起神经纤维发生电位变化,即ATP可以在神经细胞之间传递信息。ATP全名叫做三磷酸腺苷,结构简式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特殊化学键;细胞中ATP和ADP的含量不多,是不断的相互转化,维持动态平衡的;合成ATP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
【详解】A、没有线粒体或者叶绿体的细胞也能合成并释放ATP,如原核细胞,A错误;
B、相关酶的作用下,ATP中的磷酸基团逐个脱离下来,最后剩下的是腺苷,腺苷是由一分子的核糖和一分子的腺嘌呤组成的,B正确;
C、目前认为,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因此可推测,接受ATP信号的细胞膜上的几种受体的本质都是蛋白质,C正确;
D、三个磷酸基团带负电,彼此之间相互排斥,具有较高的转移势能,因而远离腺苷的特殊磷酸键容易断裂,这是ATP作为直接能源物质的原因,D正确。
故选A。
7.(1)去除样品中分子量较小的杂质
(2) 糜蛋白酶 维持pH基本不变,保持蛋白质活性
(3)SDS
(4) 降低化学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 毛、丝 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易降解,对环境无害;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好,可以减少洗涤剂的用量,降低其他物质引起的污染
【分析】凝胶色谱法(分配色谱法):
①原理:分子量大的分子通过多孔凝胶颗粒的间隙,路程短,流动快;分子量小的分子穿过多孔凝胶颗粒内部,路程长,流动慢。
②分离过程:混合物上柱→洗脱→大分子流动快、小分子流动慢→收集大分子→收集小分子。
③作用:分离蛋白质,测定生物大分子分子量,蛋白质的脱盐等。
【详解】(1)取少量猪的胰液装入透析袋中,透析12小时,这样可以去除样品中分子量较小的杂质。
(2)若用凝胶色谱法分离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蛋白质,由于相对分子质量大的蛋白质,无法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只能在凝胶外部移动,路程较短,移动速度较快,因此从色谱柱中先洗脱出来的是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糜蛋白酶;洗脱过程中使用了特定的缓冲溶液,可以维持pH基本不变,保持蛋白质活性。
(3)利用电泳法对不同的蛋白质进行分离时,各种分子带电性质的差异和分子本身的大小都会影响分子的迁移速度,可在凝胶中加入SDS来消除酶分子带电的差异对迁移的影响,保证影响因素的单一性。
(4)酶加快化学反应的原理为降低化学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由于毛、丝绸等衣物中含蛋白质,会被碱性物质破坏,故在用棉、毛、丝、麻四种面料分别制成的衣物中,不适合用该加酶洗衣粉洗涤的是毛、丝。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易降解,对环境无害;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好,可以减少洗涤剂的用量,降低其他物质引起的污染,可大力推广使用加酶洗衣粉代替含磷洗衣粉,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