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21级2022年秋期期末考试模拟题五
班级 姓名 总分
一、单选题(6题,每题6分,共36分)
1.中国古诗词中,许多蕴含着生物学知识,下列解读错误的是( )
A.“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此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的生物是分解者
B.“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中传递的“信息”来源于无机环境
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
2.假定某种群当年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λ倍,图1为λ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2为该生态系统的部分能量流动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1中a~d时间段内,d时种群数量最多,第d年和第e年种群数量相等
B.图1中b~c时间段内,λ值基本不变,此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C.据图2分析可知,生产者与初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2/D1
D.若初级消费者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N,则其同化量为N+A2
3.下列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激素调节存在分级调节,而神经调节不存在分级调节
B.下丘脑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抗利尿激素等
C.神经递质可以是有机物也可以是无机物
D.婴幼儿缺乏甲状腺激素可影响其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4.下列关于群落结构和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研究玉米田的范围和边界,属于群落水平上的研究
B.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最终演替成的群落类型不同
C.弃耕农田在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一般会逐渐增加
D.在一个群落中,两种生物间可能不只存在一种种间关系
5.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内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达尔文在自然选择学说中提出,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B.人工选择作用不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C.瓢虫种群的黑色(B)、红色(b)两种体色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如果该种群中BB个体占16%,Bb个体占20%,则该种群b的基因频率为74%
D.某物种仅存一个种群,则该种群中每个个体均含有这个物种的全部基因
6.如图为人体体液各成分之间的相互联系,可实现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交换,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b和d
B.d与b、c在成分及含量上最大的区别是蛋白质含量较高
C.d中的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需要穿过3层膜
D.体力劳动后手掌磨出的水疱中主要成分是c
二、填空题(五个题,共54分)
7.(每空2分,共10分)神经元之间除了化学突触(依赖神经递质传递信息)外,还存在如图所示的电突触。电突触的突触间隙很窄,前后膜之间有离子通道连接,依赖带电离子传递电信号。回答下列问题:
(1)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可以与___________(填“一个”或“多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相接触,形成突触。请用文字和箭头概括出神经递质引发突触后膜产生兴奋的过程: 。
(2)据图推测,信息在电突触传递时的方向是___________(填“单向”或“双向”)的;与化学突触相比,电突触传递信号的速率___________(填“更快”或“更慢”),原因是 _。
8.(除批注外每空2分,共10分)下图1表示人体内某些淋巴细胞的分化,图2表示免疫过程,X表示抗原,数字表示过程,m、n代表场所,其余字母表示细胞或物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的有 ;图1中既能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又能参加特异性免疫的细胞是 (填字母)(1分)
(2)图1中m、n分别表示 。
(3)图1中的③表示过程属于_ _免疫(1分),在此过程中其细胞周期会变_____(填“长”或“短”或“不变”)(1分)
(4)图2中,参与A→B过程的有图1中的 细胞(填字母)。
(5)艾滋病是因为HIV病毒攻击图1中的 (填字母)(1分)细胞导致的疾病。
9.(每空2分,共12分)某农田生态系统,近30年来发生了显著变化,原来种群密度较高的青蛙,现在已经很少,原来有大量的泥鳅、鳝鱼、田螺的动物,现在已经几乎绝迹。
(1)调查田螺种群密度的方法是样方法而不用标志重捕法,理由是 。根据下面的取样调查表可估算出稻田中田螺的种群密度为_____只/m2
样方编号 | 1 | 2 | 3 | 4 | 5 | 6 |
样方面积/m2 | 1 | 1 | 1 | 1 | 1 | 1 |
田螺数量/只 | 15 | 18 | 15 | 19 | 15 | 14 |
(2)下图一是该生态系统中鳝鱼种群在t1~t5时间段内的增长速率曲线:
图中鳝鱼种群数量处于环境所允许的最大值(K)的时间段为_ _。
②若在t1~t5时间段内,鳝鱼种群数量环境所允许的最大值K=m,而t1和t5时间点对应的种群数量分别在A和B点,请根据图一的信息在图二上画出在t1~t5时间段内该鳝鱼种群数量的曲线图。_____
(3)水稻的开花需要光的刺激,当日照时间达到一定的程度时,水稻才能开花。这说明了 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4)水稻中“未利用”的能量指的是 。
10.(除批注外每空2分,共12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结构和功能上的稳定。图中“置位点”为生态系统所具有的某个理想状态,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系统具有能量流动、 和 三大功能。
(2)某池塘中,早期藻类大量繁殖,食藻浮游动物水蚤大量繁殖,藻类减少,接着又引起水蚤减少。后期排入污水,加速水蚤死亡,污染加重,导致更多水蚤死亡。关于上述过程可知早期属于_____(填“正”或“负”)(1分)反馈调节,后期属于_____(填“正”或“负”)反馈调节(1分)。
(3)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有一定的抵抗外界干扰、保持生态平衡的特性,该特性被称为 。
(4)近年来我国多个城市出现雾霾,甚至PM2.5爆表的现象,说明生态系统的 _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这种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 。
11.(除批注外每空2分,共8分)某兴趣小组探究2,4-D溶液促进月季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结果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2,4-D溶液浓度(mg/L) | 0 | a | b | c | d | e |
根的平均长度(cm) | 3.5 | 3.9 | 4.7 | 4.5 | 3.9 | 3.2 |
(1)用不同浓度2,4-D溶液处理月季枝条时可采用浸泡法,该方法要求在遮阴和空气湿度___________(填“较高”或“较低”)(1分)的地方进行处理,目的是 _。
(2)根据表中实验结果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1分)判断2,4-D溶液对月季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依据是___________。
(3)实验时,兴趣小组配制了a~e浓度的备用液,准备再次使用a浓度和d浓度的2,4-D溶液时,发现其标签已污损,无法辨认。请你结合表中实验结果,设计实验确定这两组备用液的浓度: (写出实验思路,预期结果及结论)。(4分)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