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泸州市教育教学优秀案例评选 | 案例统一编号 | |
“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的教学案例
《中学生物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生物实验是学生认识生物科学、直接获取生物学知识的手段之一。通过生物实验,能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发现问题和设计方案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 “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重点介绍控制变量,要求学生能分析变量的类型如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区分对照组和实验组,并进行实验操作。我在进行本实验的教学过程中,更希望孩子们能够根据实验目的,自主设计实验,从而增强孩子们的探索意识和探究能力。
一、实验目的
比较过氧化氢在常温、加热、加无机催化剂、加酶条件下的分解速率。
二、实验原理
过氧化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分解为水和氧气。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变量的类型,区分实验组和对照组。
2.能力目标
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学会控制变量。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精神;认同酶在代谢中的重要性。
四、实验用具
1.材料:大白菜
2.用具:试管、滴管、漏斗、烧杯、纱布、手持式料理机、保温壶。
3.试剂: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质量分数为3.5%的FeCl3溶液
五、实验优化
实验中过氧化氢酶来源于肝脏研磨液,但近年猪瘟肆虐,谨慎考虑,我选择大白菜作为过氧化氢酶的提取材料[1]。
酒精灯水浴加热比较慢,为加快速度,也减小安全隐患,改为提供开水直接水浴加热
六、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设计意图:方便实验高效有序的进行)
教师活动:准备各种材料、用具、试剂,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尤其适用过氧化氢时。
学生活动(集体):思考各种材料、试剂的用途;回顾初中生物中关于酶的知识。
2.课堂活动
教师活动:活细胞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代谢活动,代谢过程中可能产生一些对细胞有害的物质,如过氧化氢。这时将细胞中的过氧化氢及时分解就显得如此重要。问:过氧化氢分解的产物是什么?
学生活动(集体):水和氧气
教师活动:过氧化氢在一般条件下的分解速率非常缓慢,但在细胞中有一种物质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它是?
学生活动(集体):过氧化氢酶
教师活动:同学们还知道其他哪些方式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呢?
学生活动(学生A):加热、加压、催化剂等
教师活动:其中无机催化剂FeCl3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现在我们就来设计实验证明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速率。展示提前准备的材料,解释大白菜中含有丰富的过氧化氢酶。那么根据准备的实验材料,该实验的不同条件有哪些呢?
学生活动(学生B):常温、加热、加无机催化剂FeCl3、加过氧化氢酶四种不同条件。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调控学生学习活动。
学生活动(集体):设计实验方案(大多数学生知道需要设计4个组的实验,但对细节的处理可能不到位,比如过氧化氢酶溶液的获取,加入各种试剂的量等)
学生活动(学生C):取3支试管,分别加入过氧化氢溶液,第1支进行水浴加热,第2支加FeCl3溶液,第3支加过氧化氢酶溶液,然后比较3支试管中气泡的产生速率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实验方案。①加热和加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如何体现加快?②分析如何获得过氧化氢酶溶液?③说明FeCl3溶液和大白菜滤液为什么2滴即可。
学生活动(学生D):①与常温不加催化剂进行比较,故增加一个常温不加催化剂的组;②用料理机搅碎大白菜,纱布过滤获得大白菜滤液。
学生活动(集体):阅读教材P78-79实验部分,整理实验步骤,思考哪些是人为改变的因素?哪些是因为该因素的变化而变化的量?哪些是始终不变的量?
教师活动:说明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的概念。问实验中哪些是自变量,哪些是因变量,哪些是无关变量?
学生活动(学生E): 自变量为反应的条件,因变量为气泡产生的速率,无关变量为底物的种类和用量。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完成实验操作,适时做补充说明,提醒操作注意事项。
学生活动(集体):动手进行实验操作。
学生活动(学生F):分享实验结果:1号试管气泡极少,2号试管能看到明显的气泡,但仍比较少,3号试管气泡较多,4号试管气泡非常多。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总结结论:1号和2号试管,1号和3号试管,1号和4号试管,3号和4号试管比较,能得出哪些结论?
学生活动(学生G):加热、加无机催化剂、加酶均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且加酶的催化效率远远高于加无机催化剂。
教师活动:1、2、3、4号试管唯一不同的是反应条件,像这样的出了一个因素以外,其余因素都保持不变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判断该实验的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是谁?
学生活动(集体):对照组为1号试管,实验组分别是2、3、4号试管。
教师活动:什么样的实验才能成为对照实验呢?对照实验的原则是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原则、平行重复原则,并逐一解释说明。
我们学习了 “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后,同学们知道了对照实验和各种变量的判断,也了解了酶不仅能加快反应速率,且效果远远高于无机催化剂,即酶具有——高效性。除了高效性,酶还具有哪些特性呢?我们下节课再进一步学习。
七、教学反思
对该实验课我比较满意的是孩子们在实验设计这一块的表现,其实有设计的更好的同学,只是我选择了一个能暴露问题的孩子来展示他的实验设计。多给孩子们提供动脑、动手的机会,这就极大的增强了他们学习生物的积极性。不足之处在于语言的衔接,知识点的过渡稍显生硬,说明准备的还是不够充足。我也一定在以后的教学中扬长补短,以勤补拙。
同组老师点评:新课标指出,要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本节课就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时点评及时鼓励,既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科学思维方式,又大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上课老师也善于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扩展课堂信息容量,丰富和完善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1] 刘帅,尹苗.“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改进与优化.中学生物教学,2020(2):44-46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