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的表达单元测试
泸县四中 张群芳
一、单选题
1.关于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含 n 个碱基的 DNA 分子,转录的 mRNA 分子的碱基数是 n / 2 个
B.细菌的一个基因转录时两条 DNA 链可同时作为模板,提高转录效率
C.DNA 聚合酶和 RNA 聚合酶的结合位点分别在 DNA 和 RNA 上
D.在细胞周期中,mRNA 的种类和含量均不断发生变化
2.将小鼠乳腺细胞中的某基因用32P标记,选取仅有一条染色体上单个基因被标记的某个细胞进行体外培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小鼠乳腺细胞中的核酸含有5种碱基和8种核苷酸
B.该基因转录时,遗传信息通过模板链传递给mRNA
C.连续分裂n次后,子细胞中32P标记的细胞占1/2n+1
D.该基因翻译时所需tRNA与氨基酸种类数不一定相等
3.下列过程中,由逆转录酶催化的是( )
A.DNA→RNAB.RNA→DNA C.蛋白质→蛋白质 D.RNA→蛋白质
4.生物的性状与基因、环境的关系中可能的是
①一个基因决定一种性状
②一个基因影响多种性状
③多个基因决定一种性状
④环境对性状有影响
A.①②B.①③④
C.①④D.①②③④
5.关于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种tRNA可以携带多种氨基酸
B.DNA聚合酶是在细胞核中合成的
C.反密码子是位于mRNA上相邻的三个碱基
D.线粒体中的DNA能控制某些蛋白质的合成
6.下图表示某细胞中的转录过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表示DNAB.②表示RNA
C.③表示解旋酶D.图中可有5种碱基
7.艾滋病病毒属于RNA病毒,具有逆转录酶,如果它决定某性状的一段 RNA含碱基A为19%、C为26%、G为32%,则通过逆转录过程形成的双链DNA中碱基A占( )
A.19%B.21%
C.23%D.42%
8.某逆转录病毒侵入哺乳动物的呼吸道上皮细胞后,合成的X蛋白能诱导细胞凋亡。下列相关分析合理的是( )
A.X蛋白在病毒的核糖体上合成
B.该病毒遗传信息的传递途径是RNA→蛋白质
C.X蛋白诱导呼吸道上皮细胞中某些基因的表达,进而引起细胞的凋亡
D.逆转录过程需要的逆转录酶、核糖核苷酸、ATP等都来自上皮细胞
9.真核生物中,基因、遗传信息、密码子和反密码子分别是指( )
①信使RNA上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②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③DNA上决定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 ④转运RNA上识别密码子的3个相邻的碱基 ⑤信使RNA上决定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 ⑥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A.⑤①④③B.⑥②⑤④ C.⑥⑤①② D.②⑥③④
10.用3H标记胸腺嘧啶后合成脱氧核苷酸,注入真核细胞,可用于研究
A.DNA复制的场所B.mRNA与核糖体的结合
C.分泌蛋白的运输D.细胞膜脂质的流动
11.下列关于洋葱根尖细胞遗传信息转录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个DNA可转录出多个不同类型的RNA
B.以完全解开螺旋的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为模板
C.转录终止时成熟的RNA从模板链上脱离下来
D.可发生在该细胞的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
12.如图甲、乙表示真核生物遗传信息传递过程中的某两个阶段的示意图,图丙为图乙中部分片段的放大示意图。对此分析合理的是
A.图甲所示过程主要发生于细胞核内,图乙所示过程主要发生于细胞质内
B.催化图甲、乙所示两过程的酶1、酶2和酶3是相同的
C.图丙中a链为模板链,b链为转录出的子链
D.图丙中含有2种单糖、5种碱基、5种核苷酸
13.白化病和黑尿病都是因酶缺陷引起的分子遗传病,前者不能由酪氨酸合成黑色素,后者不能将尿黑酸转变为乙酰乙酸,排出的尿液因含有尿黑酸,遇空气后氧化变黑。如图表示人体内与之相关的一系列生化过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并非人体所有的细胞都含有酶B
B.控制酶D合成的基因发生改变会导致黑尿病
C.白化病和黑尿病的发生说明基因可通过控制蛋白质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D.图中代谢过程可说明一个基因可影响多个性状,一个性状也可受多个基因控制
14.关于图甲、乙、丙的说法,错误的是( )
甲 | 乙 | 丙 |
A.图甲所示过程相当于图丙的⑥过程,主要发生于细胞核中
B.若图甲的①中A占23%、U占25% ,则对应DNA片段中A占24%
C.图乙所示过程相当于图丙的⑨过程,所需原料是氨基酸
D.正常情况下,图丙中在动、植物细胞中都不可能发生的是⑥⑦⑧过程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二、实验题
15.图1表示科学家研究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的相关实验,请回答:
(1)①→②过程中利用3H-尿嘧啶合成放射性物质的过程称为________,________酶参与此过程。
(2)放射性RNA与DNA杂交依据________原则。检测各组放射性强度经计算后绘制出图2,曲线________(填图2字母)最可能表示放射性RNA与大肠杆菌DNA杂交的结果,出现该趋势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三、综合题
16.嫁接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早已使用的一项农业生产技术,目前也用于植物体内物质转运的基础研究。研究者将具有正常叶形的番茄(X)作为接穗,嫁接到叶形呈鼠耳形的番茄(M)砧木上,结果见图1.
(1)上述嫁接体能够成活,是因为嫁接部位的细胞在恢复分裂、形成_____组织后,经___,形成上下连通的输导组织。
(2)研究者对X和M植株的相关基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见图2。由图可知,M植株的P基因发生了类似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______变异,部分P基因片段与L基因发生融合,形成P—L基因(P—L)。以P—L为模板可转录出_____,在_____上翻译出蛋白质,M植株鼠耳叶形的出现可能与此有关。
(3)嫁接体正常叶形的接穗上长出了鼠耳形的新叶。为探明原因,研究者进行了相关检测,结果见下表。
实验材料 | M植株的叶 | X植株的叶 | 接穗新生叶 |
P—L mRNA | 有 | 无 | 有 |
P—L DNA | 有 | 无 | 无 |
①检测P—L mRNA需要先提取总RNA,再以mRNA为模板_______出cDNA,然后用PCR技术扩增目的片段。
②检测P—L DNA需要提取基因组DNA,然后用PCR技术对图2中_____(选填序号)位点之间的片段扩增。
a. Ⅰ~Ⅱ b. Ⅱ~Ⅲ c. Ⅱ~Ⅳ d. Ⅲ~Ⅳ
(4)综合上述实验,可以推测嫁接体中P—L基因的mRNA________。
17.下图表示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生物体内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是________。
(2)合成蛋白质的第一步是:在细胞核内合成的[ ]________进入细胞质与________结合,同时携带____________的运转RNA进入________位与起始密码子[ ]________互补配对。
(3)合成蛋白质的第二步是:与第二个密码子互补配对的转运RNA携带氨基酸进入__________位。
(4)合成蛋白质的第三步是:在转肽酶的催化作用下,________位的氨基酸转移到________位的________上。
(5)合成蛋白质的第四步是:核糖体沿mRNA分子从________端向________端移动________的距离,使_______位的“肽键—tRNA”进入________位。于是循环进行第________步,直至遇到________为止。
(6)在细胞质内合成蛋白质的过程非常迅速,37℃时大约每秒钟连接________个氨基酸。最初合成出来的肽链还需要经过________等加工、修饰过程才能形成具有特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蛋白质分子。
(7)在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中,由__________直接提供能量。
18.囊性纤维病是北美国家最常见的遗传病,图1、图2是囊性纤维病的病因图解。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正常基因决定一种定位在细胞膜上的CFTR蛋白,结构异常的CFTR蛋白会导致Cl-的转运异常,Cl-跨膜运输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
(2)从上述实例可以看出,基因控制生物体性状的方式为基因通过控制__________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3)CFTR蛋白的表达离不开遗传密码子的作用,下列关于密码子的叙述错误的是(______)
A.一种氨基酸可能有多种与之对应的密码子
B.GTA肯定不是密码子
C.每种密码子都有与之对应的氨基酸
D.tRNA上只含有三个碱基,称为反密码子
E.mRNA上的GCA在人细胞中和小鼠细胞中决定的是同一种氨基酸
(4)某地区人群中每2500人就有一人患此病。下图是当地的一个囊性纤维病家族系谱图。Ⅱ3的外祖父患有红绿色盲,但父母表现正常,Ⅱ4不患红绿色盲。
Ⅱ6和Ⅱ7的子女患囊性纤维病的概率是________(用分数表示)。Ⅱ3和Ⅱ4再生一个孩子同时患囊性纤维病和红绿色盲的概率是________(用分数表示)。
参考答案
1.D 2.C 3.B 4.D 5.D 6.C 7.B 8.C
9.B 10.A 11.A 12.C 13.C 14.D
15.转录 RNA聚合酶 碱基互补配对 b 随感染时间延长,以大肠杆菌DNA为模板合成的放射性RNA减少
16.愈伤 细胞分化 重复 mRNA 核糖体 逆转录 C 从砧木运输到接穗新生叶中,发挥作用,影响新生叶的形态
17.核糖体 3 mRNA 核糖体 甲硫氨酸 P 4 AUG A P A tRNA (5)5′ 3′ 一个密码子(三个相邻碱基) A P 二、三、四 终止密码子 15 盘曲折叠 空间结构和功能 ATP
18.主动运输 蛋白质的结构 C、D 1/153 1/32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