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章末测试
泸县一中 刘宇
一、选择题
1.酶作为生物催化剂,其作用的实质是
A.催化化学反应的进行B.提高化学反应的速率
C.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D.提供化学反应的能量
2.下图中曲线Ⅰ、Ⅱ分别表示物质A在无催化剂条件和有酶催化条件下生成物质P所需能量的变化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ad段表示在无催化剂的条件下,物质A生成物质P需要的活化能
B.若将酶催化改为无机催化剂催化该反应,则b在纵轴上将向下移动
C.若仅增加反应物A的量,则图中曲线的原有形状均发生改变
D.若曲线Ⅱ为最适酶促条件下的曲线,改变酶促条件后,b在纵轴上将向上移动
3.下列与酶相关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探究酶的高效性时,自变量可以是酶的种类
B.探究淀粉酶的专一性时,自变量只能是酶的种类
C.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自变量不止一种
D.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因变量不止一种
4.将乳清蛋白、淀粉、胃蛋白酶、唾液淀粉酶和适量水混合装入一容器内,调整PH值至2.0,保存于370C水浴锅内。过一段时间后,容器内剩余的物质是
A.淀粉、胃蛋白酶、多肽、水
B.唾液淀粉酶、麦芽糖酶、胃蛋白酶、多肽、水
C.唾液淀粉粉酶、胃蛋白酶、多肽、水
D.唾液淀粉酶、淀粉、胃蛋白酶、水
5.图是ATP-ADP的循环图解,其中①②表示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在黑暗条件下,①过程能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B.在人体细胞内,①②过程发生的场所相同
C.与处于平静状态时相比,剧烈运动时①②过程都会加快
D.①②过程需要的酶不同,②过程释放的能量来自高能磷酸键
6.酶和ATP是细胞中两种重要的化合物,绝大多数生命活动都与它们密切相关,但也有例外。下列人体生命活动中,属于这种例外的是
A.葡萄糖和半乳糖聚合成乳糖B.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
C.兴奋的传导与传递D.肝细胞吸收组织液中的氧
7.磷酸肌酸是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它能在肌酸激酶的催化下将自身的磷酸基团转移到ADP 分子中来合成ATP( A—P~P~P)。研究者对蛙的肌肉组织进行短暂电刺激,检测对照组和实验组(肌肉组织用肌酸激酶阻断剂处理)肌肉收缩前后ATP和ADP的含量,结果如下表所示,根据实验结果,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磷酸腺苷 | 对照组/(10-6'mol.g-1) | 实验组/(10-6mol .g-1) | ||
| 收缩前 | 收缩后 | 收缩前 | 收缩后 |
ATP | 1.30 | 1.30 | 1.30 | 0.75 |
ADP | 0.60 | 0.60 | 0.60 | 0.95 |
A.对照组中的肌肉组织细胞中无ATP和ADP的相互转化
B.实验组中的肌肉组织细胞中有ATP分解但无ATP合成
C.对照组中的磷酸肌酸可以维持ATP含量的相对稳定
D.实验组数据表明部分生命活动利用了靠近A的磷酸键
8.处于平静状态和剧烈运动状态下的骨骼肌细胞,分解葡萄糖过程中消耗的O2与产生的CO2的体积比分别为
A.等于1,等于 B.等于1,小于 C.等于1,等于1 D.小于1,大于1
9.下列属于细胞呼吸原理在生活或生产中的正确应用的是
A.给适于弱光条件生长的植物适当遮光 B.用不透气的纱布包扎伤口以避免细菌感染
C.用苹果果汁制备果酒需要密闭条件 D.给乳酸菌提供高氧条件促进其合成乳酸
10.酵母菌细胞呼吸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①~③为相关生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释放的能量大多贮存在有机物中 B.③进行的场所是细胞溶胶和线粒体
C.发生①③时,释放量大于吸收量 D.发酵液中的酵母菌在低氧环境下能进行①②和①③
11.癌细胞即使在氧气供应充足的条件下也主要依赖无氧呼吸产生ATP,这种现象称为“瓦堡效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瓦堡效应”导致癌细胞需要大量吸收葡萄糖
B.癌细胞中丙酮酸转化为乳酸的过程会生成少量ATP
C.癌细胞呼吸作用过程中丙酮酸主要在细胞质基质中被利用
D.消耗等量的葡萄糖,癌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NADH比正常细胞少
12.下列关于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相同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都有从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的过程 B.都有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C.都有能量的转移和ATP的生成 D.都有H2O和CO2产生
13.下列有关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实验中可将澄清石灰水溶液换成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以检测CO2产生情况
B.在探究有氧呼吸的实验过程中,泵入的空气应去除CO2
C.实验中需控制的无关变量有温度、pH、培养液浓度等
D.可通过观察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来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14.下图表示菠菜叶肉细胞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过程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转移途径,其中①一⑥代表有关生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过程①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过程②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B.过程②、③释放的能量总和多于过程④释放的能量
C.过程③产生的[H]代表NADH,过程⑤产生的[H]代表NADPH
D.过程④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过程⑥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15.历经一个半世纪,经过许多科学家的实验,才逐渐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条件、原料和产物,在下面几个著名实验中,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普利斯特利指出了光在植物更新空气这个过程起关键作用
B.萨克斯的实验中,叶片暗处放置几小时的目的是消耗掉叶片中的营养物质
C.恩格尔曼的实验中,定量分析了水绵光合作用生成的氧气量
D.鲁宾和卡门的实验中,用18O标记CO2,证明了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来自于参加反应的H2O而不是CO2
16.利用乙醇提取出叶绿体中的色素,设法分离得到各种色素后,并将叶绿素b、叶绿素a、叶黄素、胡萝卜素和混合液依次点样在滤纸的1、2、3、4、5位置(如图所示),当滤纸下方浸入层析液后,滤纸条上各色素正确位置应为
A.B. C.
D.
17.在光照最强的夏季的中午,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反而会降低.此时,细胞内C3、C5以及ATP含量的变化依次是
A.增加、減少、減少B.减少、增如、增加
C.减少、增如、域少D.增如、减少、增加
18.科学家提取出植物细胞中的叶绿体,将叶绿体膜破坏,分离出基质和基粒,用来研究光合作用过程(如下表,表中“+”表示有或添加,“-”表示无不添加)。下列条件下能产生葡萄糖的是
选项 | 场所 | 光照 | CO2 | ATP | [H] | C5 |
A | 基质 | - | + | - | + | + |
B | 基粒 | + | + | - | - | + |
C | 基质和基粒 | - | + | - | - | - |
D | 基质和基粒 | + | + | - | - | + |
A.AB.B C.C D.D
19.在真核细胞的代谢活动中,都会产出[H](还原性氢),下列有关[H]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有氧呼吸中产生的[H]将转移到线粒体内膜上并最终被消耗
B.真核细胞的无氧呼吸产生的[H]将在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被消耗
C.光合作用中产生的[H]将从类囊体薄膜转移到叶绿体基质中为CO2的固定供氢
D.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都能产生[H],但两者的化学本质不同
20.如图为某一植物在不同实验条件下测得的净光合速率,下列假设条件中能使图中结果成立的是
A.横坐标是CO2浓度,甲表示较高温度,乙表示较低温度
B.横坐标是温度,甲表示较高CO2浓度,乙表示较低CO2浓度
C.横坐标是光波长,甲表示较高温度,乙表示较低温度
D.横坐标是光照强度,甲表示较高CO2浓度,乙表示较低CO2浓度
二、非选择题
21. 某科研小组探究小麦在萌发过程中α-淀粉酶活性的变化,其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请分析回答问题。
①分别取未萌发、萌发1天、3天和5天的小麦种子,依次编号为A、B、C、D四组。
②将各组种子分别加入石英砂和等量蒸馏水研磨、离心,制备淀粉酶提取液。
③酶活性的测定,结果如下:
组别 | A | B | C | D |
α-淀粉酶活性(U/g) | 0.84 | 1.04 | 6.62 | 10.91 |
(1)α-淀粉酶活性可以用单位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示
(2)取A、B、C、D四组淀粉酶提取液各0.5mL,分别加入到足量的淀粉中,相同时间内生成该产物最多的是__________组(填“A”或“B”或“C”或“D”)。 可以用____________鉴定还原糖的产生。
(3)实验结果表明,5天内种子萌发过程中淀粉酶活性__________,
(4)本实验能否说明淀粉酶活性最高为10.91 U/g?________,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
22.在适宜光照下,测定植物甲、乙在不同CO2浓度下的光合速率,结果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问题:
(1)CO2浓度为q时,限制植物甲、乙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植物甲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比光合作用的高,若图中曲线是在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下测定的,现适当提高环境温度。q点将向__________移动。
(2)若将植物甲、乙同时种植在同一个透明的密闭环境中,在适宜光照下,一段时间后,植物________可能无法正常生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O2浓度为r时,植物甲的总光合速率____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植物乙的总光合速率;当CO2浓度为q时,植物乙与植物甲固定的CO2量的差值为_______________。
23.下图1表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细胞有氧呼吸之间的关系,图2表示某植物吸收CO2速率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过程①进行的场所是____________,①~⑤过程中,产生ATP的过程有___________(填序号)。
(2)图2中a点状态发生在图1中的生理过程有____________(填序号),图2中b点对应的光照强度突然增加,图1中X物质的变化是____________。
(3)图2中c点状态时植物的总光合作用速率为____________mg·h-1·s-1,此时限制光合作用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__。
24.请回答下列有关高中生物学实验的相关问题。
(1)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作用的专一性时,用_______________(碘液或斐林试剂)进行鉴定。
(2)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外因是细胞外的溶液浓度_________(大于或小于或等于)细胞液的浓度,内因是细胞壁的伸缩性_________(大于或小于或等于)原生质层。
(3)“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中,可以通过根据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快慢和_____________由蓝变绿再变黄的速率来比较二氧化碳生成的快慢。使用_____________来检测是否生成了酒精。
Ⅱ、将某植物置于密闭的容器中,测量其CO2的吸收量与光照强度的关系,结果如下图1所示。请回答问题:
(4)由图1可知,影响A、B两点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和____________ ,A点相比,B点所处条件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量____________。
(5)图2是C点时植物体内有关的生理过程示意图,能产生ATP的过程有______(填图中标记)。图中会消耗H2O的过程除①外还有_____________(填图中标号)。
25.如图一表示小麦体内的部分生理过程,图二表示在适宜的光照、二氧化碳浓度等条件下,其在不同温度下的净光合速率和呼吸作用速率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能够在小麦叶肉细胞的生物膜上进行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_(填序号);在人体细胞中也能进行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_(填序号);过程 ________(填序号)能够为叶肉细胞吸收镁离子提供动力。
(2)由图二可知,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有关的酶都受到温度的影响,其中与_________有关的酶的最适温度更高;温度主要通过影响____________来影响光合作用速率。
(3)由图二可知,在40℃时,小麦叶肉细胞内光合作用强度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4)若温度保持25℃,长时间每天交替进行12h光照、12h黑暗,该植株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正常生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5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章末测试
一、选择题
1-5CDDAB 6-10DCCCD 11-15BDDCB 16-20BBDCD
二、非选择题
21.答案:(1)反应物的减少量或产物的增加量
(2)D 斐林试剂
(3) 逐渐增加
(4)否 随着时间的推移,酶的活性逐渐增加,峰值还未出现
22. 答案:(1)CO2浓度 温度 右
(2)甲 随着时间的延长,环境中CO2浓度不断下降,在低CO2浓度下,植物甲的净光合速率可能小于0,无法正常生长
(3) 大于 b+c-d
23.答案:(1)类囊体膜(基粒) ①③④
(2)③④ 减少
(3) 25 温度和CO2浓度
24.答案:(1)斐林试剂
(2)大于 小于
(3) 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 酸性的重铬酸钾溶液
(4)温度 多
(5)①③④ ④
25.答案:(1)①② ②④ ②④
(2)呼吸作用 酶的活性
(3) 大于
(4)能 12小时光照下光合作用净积累的有机物量大于12小时黑暗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量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