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团队合作攻破自读难点
泸县第六中学 何艺
一、课标要求
随着教材改革的不断深入,自读课文已成为初级中学语文教材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七年级语文上册中,每一单元都有一篇自读课文,共有六篇。每一单元设置一篇自读课文,是为了在讲读课文的学习之后,可以让学生运用讲读课文的知识去学习自读课文,使学生能够真正地从获取知识到自主运用知识。而新课标中对初中生(7~9年级)的语文方面应具备的能力提出了要求,其中主要包括学生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累计认识常用汉字、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能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能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要学会让学生去自读课文。
二、存在问题
自读课文的学习中,存在两个模块的问题。一方来自老师,一方来自学生。
(一)全包全揽的教师
传统的教师犹如一个国家的皇帝,在给学生教授知识时并没有考虑到学生到底需要怎么样的知识,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能力。而是把课堂当做自己的一言堂,在课堂上大讲特讲,最终自己讲得酣畅淋漓,可学生根本就是老师手中的提线木偶,没有自己的思考能力。
(二)放任自流的教师
既然是自读课,干脆撒手放开,不组织、不引导、不检查效果。有自学能力的学生或许可以提出疑难问题,而绝大多数学生则漫无目的,浮光掠影,根本达不到教学要求,自学能力的培养更无从谈起。 这一教学模式流于对学生自主学习的不正确理解,认为自主学习就是学生自行进行,殊不知,教师的教学经验、知识底蕴及积淀的专业素养都是学生最好的仰赖。正所谓,师作舟辑徒行船。教师的指导和引导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自读,更有助于养成自读乃至自学的能力。
(三)没有方向的学生
虽说教学相长,但是七年级的学生始终才进入初中,知识水平有限。无论是全包全揽的教师还是放任自流的教师,都没培养学生去阅读文章的能力,让学生如同教师一样去进行文本的理解,可谓天方夜谭,没有思考的方向,学生犹如无头苍蝇,还怎么奢求去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以上两种极端模式主要是对自读课文的地位、作用认识不清,没有理解自读课文的编排意图,没有遵循自读课文的教学原则,并没有达到教材希望的学生最后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迁移的的目的性。
三、团队合作攻破自读难点
为落实自读课文的编排意图,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自读课文真正服务于语文教育教学,充分发挥自读课文的作用,切实促进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有机结合,我从教师和学生小组两个方面入手,以求攻破自读难点。
(一)教师辅助讲读,促成学生能力提升
自读课文并不意味着老师照搬讲读或放任自流,而是要在其中起到引导的作用。老师在讲读课文中为学生自读提供方法和技能,在自读课文中加以运用。因为七年级语文上册自读课文类型为散文、记叙文、散文诗、科普类文章和神话传说,没有文言文类型,所以并且在自读初期要为学生直接提出学生要求,让学生明确此类文章的学习要点。例如,在第一单元的《雨的四季》时,设计的问题是:1.完成练习册的字音预习;2.找出文中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各三句,按答题格式规范回答;3.朗读全文,上课时和同学分享你最喜欢的段落或语句。4.想象文中描绘的四幅雨图,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5.概括文章的中心大意;6.列出文章中不理解的疑难问题。第二单元《荷叶·母亲》设计的问题是:1.完成练习册的字音预习;2.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3.文章第三段为什么要插叙与故乡园院里“莲花”的往事;4.文章最后一段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5.你怎样理解标题?6.文章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7.列出文章中不理解的疑难问题。通过这几个问题具体,结合了单元要求,既能解决学生在字词、阅读、理解和概括文义等方面的问题,同时还能让学生知道面对不同的文体,设计问题也要有所变化。但一定要让学生明确:字词和理解文章大意是每篇文章都必须要入手的,其次一定要结合单元导读来设计教学问题。在经过两个单元的问题设计后,老师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结合单元目标提出问题来进行预习了。
(二) 小组合作解难点,团队协作求共赢。
初中最能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就是小组合作。通过小组合作,既能够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也能交流遇到的问题,通过交流能够解决学生的大部分问题。
1.预习作业课前查。检查内容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字词的预习,字词的预习工作在课前由小组长检查;第二部分是是否有勾画和做笔记。如果没有完成的,在课前完成,力求每一位同学都完成预习工作。
2.文章问题课中讲。在上课时,先通过小组交流订正答案,再按照小组顺序,依次分享自己小组探讨问题后得出的答案,其他小组有不同意见的,举手质疑,直到得出共同答案。
3.个人疑难大家帮。学生把自己在阅读文章时始终不理解的问题记录下来,先在组内交流,无法解决的,在文章问题回答完毕后,举手提问,由其他小组成员帮助回答;如果学生小组合作也无法解决的问题,由老师点拨思路,促使学生解决疑难问题。
当然,“教无定式,学无定法。”自读课的教学,各位同仁可能有更好的认识和策略,但我想,所有的认识和策略都会有共通之处,那就是,在遵照教学规律和原则的前提下,进行大胆探索和试验,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完善,使自读课教学更科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促进单元教学水平的提高。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