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入京使》教学设计
泸县天兴镇天兴中学 罗雪平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反复吟诵诗歌,背诵诗歌。
2、了解诗句的意思,理解诗中描述的情景。
3、通过吟诵的方法,感受诗歌中所蕴含的儒士精神。
教学重难点:
通过吟诵的方法帮助学生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方法:吟诵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
播放《凉州词》吟咏录音引入
同学们,这是《凉州词》的吟诵,你们听过吗?
师:吟诵是我们中国人自古就有的读书方式,包括读诵和吟咏两种形式,今天我们就一起探索运用吟诵的方法来学习古诗《逢入京使》。
二.走进作者
1.请同学们一起完成岑参小档案。
2.解题
同学们,我们一起齐读标题,你从标题读出了哪些信息?
(1)“逢”指相逢
(2)“入京使”,回长安的使者,点名了相遇的对象。
三.读诗入韵
1.出示吟诵图谱,同学们,这就是我们《逢入京使》的吟诵图谱,请听《逢入京使》读诵。
老师相机指导:“岑参”读作cén shēn。
古今读音差异字漫(mán)
2.再次听老师读诵,思考:哪些字重读?哪些字读的长?听出来了的同学请举手示意下
生:拖长:园、漫、钟、干、逢、君、平安。
重读:望、袖、上、纸笔、语。
师:对,漫、干、安、这是这首诗的韵脚,要拖的最长;不”和“笔”,是古音里面的入声字,用竖点表示板书(入声!),开口就收,读的最短而急促,这就是入短韵长的规则。
我们再以每两个字为一组,会发现第二个字是平声的就要拖长,是仄声的就要读高,这就是平低仄高。
3.同学们,按照老师说的读诵方法读一读,读出音韵回响的感觉来。
四.读诗悟情
师:同学们,我们刚刚感受了诗歌的音韵美,但是学习诗歌我们还要读懂诗歌的内容。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诗歌内容,借助课本上注释,用诗化的语言描述诗中展现的画面,可以适当的增加合理的想象。
1.请小组合作讨论,完成后请部分小组展示自己描述的画面内容;(教师相机引导与点拨)
2.多媒体呈现诗歌内容;
预设:我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向东望去,只觉长路漫漫,.我又思念起家乡和亲人,不禁掩面抽泣,泪水很快就沾湿了双袖。在西出边塞的路上,我和返京的使者走马相逢,因为没有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就请朋友你帮我捎个平安的口信到家里吧!
师:作者远赴边塞的途中,偶遇返京的使者,思乡之情奔涌而出,但是为了报国之志,却又不得不继续前往边塞,内心的复杂情感,诗人难以遏制。
同学们,我们再次来读诵这首诗歌,体会作者那复杂的情感吧。
五.读诗入境
同学们,仔细听老师示范,体会声韵的含义。
1.师:示范读:故园东望路漫漫,
师:同学们,在这一句中,“东望”,老师读的音比较高,请问这里为什么要读高呢?
预设:强调向东望家乡,强调自己是西行,即出塞去西域艰苦之地。
补充:在吟诵时,一般读高是表强调,具有深意。
2.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故园东望路漫漫”,思考“园”、和“漫漫”拖长读,有什么深意?
生:有与故乡相距遥远之感。
补充:在吟诵时拖长,一般表示时间、空间、思绪等的延展。
师:请同学们再次齐读第一句,并且读出路途的遥远之感。
3.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诵后面三句,完成下表。
(1).大屏幕上显示诗句。
生:
拖长的:
“龙钟”、“干”,表示沾湿了一大片,有范围广的意思。
“逢”,有相逢不舍之感,有思绪的延展。
“平安”,反映西行有生命之忧,有思绪的延展。
读高的:
“双袖”、“泪不”,强调哭泣,有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马上”、“无纸笔”,强调从军的状态,有“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壮志。
“传语”,强调了匆匆之态。
师:同学们,中国传统社会中,文人以济世安民为人生志向与奋斗理想,为此理立德想,往往要付出毕生的代价,岑参在报国之志和亲情家人之间,他舍小家为大家。就是我们传承至今的儒士精神。(板书:儒士精神)。当下我们抗疫线上的逆行者们,驻守边疆的战士们,援外的建设者们,他们都是儒士精神的传承者。
六.读诗悦诵
1.教师出示吟诵图谱,播放吟咏录音:
同学们,请听《逢入京使》吟咏录音,体会声音的含义。
1.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自由仿咏,完成后请3个小组在全班展示。(老师相机点评和指导)
3.老师范吟咏,同学们跟吟咏,学生齐吟咏。
八.吟咏拓展
大屏幕上出示《泊秦淮》吟咏图谱,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吟诵的规则,声韵的含义,请参照吟咏图谱,
1.自由吟咏《泊秦淮》,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全组吟咏。
师:同学们,通过吟咏我们体会到了杜牧对国家兴衰和人民命运的关心而发出不平之鸣,这也是儒士精神的体现。
八.教师寄语
中国的文人儒士“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很多儒士在济世安民、匡国济世之路上上下求索。即使困顿、流落他乡,都坚守此道,不易其志。这就是我们的儒士精神。同学们,以后你们也许会远离家乡、远离父母,去为了正义而伟大的事业奋斗。大家一定要经常向家里报个平安,让家人放心,这样自己也可以更加心安的投身事业。要理解这种报喜不报忧的做法,既是子女对父母的敬爱,也是父母对子女努力奋斗的鼓励,这体现的是中华孝道的高层次含义。
九.作业布置:
1.请应用所学的规则,课外吟咏《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体会作者的儒士精神。
十:
板书设计
思想之情 报国之志
儒士精神
舍小家 为大家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