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词(其一)》教学设计
泸县云龙镇学校 郭忠新
教学目标
1、掌握诗歌大意,能正确朗诵诗歌;
2、通过对诗歌内容的赏析把握本诗情感。
3、学习诗人积极昂扬、奋发向上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诗歌内容的赏析把握本诗情感,能正确朗诵全诗。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秋天是一个诗意的季节,自古以来关于秋天的古诗词数不胜数。请同学们观察这幅图(展示《天净沙.秋思》的图片),你会想到我们上期学的那首元曲?(展示《天净沙.秋思》)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诵《天净沙.秋思》。
2、教师展示收集的体现秋天萧条的诗句,让学生朗读。
3、每位诗人的笔下都有一个不尽相同的“秋”,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刘禹锡的《秋词》(其一),看看他笔下的秋是怎样的?
二、作者简介
1、让学生介绍自己了解的刘禹锡。
2、教师展示课件,补充介绍作者。
三、初读诗歌——读准字音节奏。
1、学生自由读后,教师抽读,学生从字音和节奏上加以点评。
2、教师展示标有节奏划分的诗歌,全班齐读。
四、疏通诗意
1、展示课件,让学生结合注释翻译,了解诗歌大意。
2、抽学生交流,师生一同点评。
五、赏析诗歌(小组讨论,交流)
展示诗歌写作背景,让学生结合写作背景进行赏析。
1、“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运用了什么手法?表露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明确:运用了对比手法,即将古人的悲秋和自己的颂秋进行对比,表现诗人乐观豁达的心境。
2、“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你从中看到一位怎样的诗人? 明确:一幅“在秋日晴空中,一只矫健凌厉的鹤振翅高飞,排云而上,而诗人诗兴高涨”的画面。一位豪迈、洒脱、乐观、奋发向上的诗人。 六、再读——读出情感和韵味
1、提示:我们从前面的作者介绍中,知道了刘禹锡有“诗豪”之称,并通过对诗歌的赏析,知道诗中流露出了诗人的自信、豪迈、洒脱。所以,我们在朗诵时,就应该表现出这样的诗人形象。
2、抽学生读,师生共同评价。
七、欣赏吟诵
1、欣赏研究诗歌吟诵的观课者现场吟诵《秋词(其一)》。
2、欣赏《秋词(其一)》的视频吟诵。
八、归纳小结
诗人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赞颂了秋天的美好,并借助孤鹤直冲云霄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精神。
九、拓展——对比阅读
秋词(二)
刘禹锡
山明/水净/夜来/霜
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
岂如/春色/嗾人/狂。
译文:秋天来了,山明水净,夜晚已经有霜;树叶由绿转为焦黄色,其中却有几棵树叶成红色,在浅黄色中格外显眼;登上高楼,四望清秋入骨;才不会像春色那样使人发狂了。
十、感悟收获
学完本课你有什么收获?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