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村晚》教学为例谈谈古诗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泸县云龙镇学校 罗莉
2023年春期有点与众不同,没有过渡语,一开学我们就直接进入紧张的复习阶段,老师和和孩子们一起“手忙脚乱”,大家都相当的“不在状态”。匆匆忙忙之间领下了古诗教学的任务——古诗教学中贯穿思维训练,看到任务我陷入了思考,应该训练哪些思维,又如何训练呢?古诗的思维训练和其他类型课文有什么区别呢?
思维训练应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古诗学习的方法通常是:猜诗题,识作者,读诗文,明诗意,找诗眼,入诗境,悟诗情。怎样才能结合方法去训练学生的思维呢?在教学《村晚》时,首先谈话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扣紧诗的题目——村晚,即乡村傍晚的景色,为理解古诗的大意做好铺垫。重视学法指导,引导学生运用学古诗的方法自学古诗,提高学生自学古诗的能力。接着品读古诗,想象画面,把学生带入古诗描写的情景中:“草满池塘水满陂”富有生机,“山衔落日浸寒漪”的动态,“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的闲逸,入情入境,体会其中的乐趣,为学生感悟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做好铺垫。再引导学生赏读古诗,感悟诗人表达的悠然闲适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反复朗诵古诗,背诵古诗,达到积累记背古诗的目的。接着利用表格的形式,找出《稚子弄冰》《村晚》《四时田园杂兴》三首古诗的异同,让学生一目了然。最后利用古诗中描绘的情景指导学生注意捕捉生活中的某一个瞬间,了解由面到点的写作方法写小练笔,将古诗《村晚》改写为一篇小短文,意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读写结合。
找准思维训练的点,将思维以不同的方式进行呈现。古诗的写作年代久远,内容凝练简洁,情感含蓄内隐,古诗教学可以在语言实践中融入情境、感悟诗境,发展学生的想象思维。一、反复诵读,触发想象。诵读是学生习得语言的基本路径,是打开诗歌意境之门的钥匙,贯穿于诗歌教学的始终。多种形式的朗读带动学生的情绪,使学生走近诗人,走进美丽的景色,结识可爱的牧童。二、语言表达,放飞想象。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将抽象的文字还原成鲜活的生命场景,多次让学生口头表达“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学生的答案没有固定的模式,想到怎样的画面就怎样说。比如“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有的同学说仿佛看到一个牧童横坐在牛背上,随意地吹奏着不知名的曲子;有的同学说也许是小牧童惬意地躺在牛背,一边欣赏着天空中的晚霞,一边吹奏赶牛儿的去掉……每个人的生活经验不同,头脑中的画面自然也不一样。结尾设计的小练笔,以文字配上插图的形式来表达,文字图画相互衬托,相得益彰当然好,文字不够图画凑也可以,每个人心中的画面不一样,自然呈现的方式也不一样。再通过展示的方式,让学生又做了一次表达,不愿意上台的同学也可以讲给同桌听。在放飞想象中学习,将想象落实到学生的表达上,在语言表达中激发学生想象力,完成个性化解读、体验。三、诗画结合,丰富想象。将文字与插图结合起来理解,诗中的美丽风光一目了然,小牧童的调皮可爱妙趣横生。再将头脑中的生成的影像用文字和图画再现。或读,或说,或画,或写,都是独属于自己的。
古诗语言有自己的独特性,对诗中的文化元素挖掘要深挖,由诗眼还可创设一些问题情景,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如:满、横。图片呈现水漫出池塘,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表达:什么时候在哪里见过这样的情景?给你怎样的感受?还可以用图画的方式来表达。这么美的自然景色,这么惬意的乡村生活在孩子的头脑中有了形象思维的直接呈现;当他把头脑中的画面用语言加以表述,用文字和图画展示的时候,也有语言组织时的逻辑思维的呈现。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尊重他么的个体差异,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散自身思维,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内容,加强学生的古诗学习技能的掌握。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将语文知识与生活经验联系到一起,完成知识的转化。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小学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思维能力,但是其自身能力很弱,需要教师不断地进行培养,切实发展学生的语文思维。利用古诗语言凝练的特点,紧扣诗眼,充分整合学习资源,展开想象,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画面感。通过开展语文读写结合,将读、悟、思、写进行串联,切实增强学生对于语文教学内容的认识。
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通过切实增强学生课堂学习体验,带给学生更为高效的学习成果。重视学法指导和思维的训练,增强语文素养。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