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泸县实验学校 陈雪凤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拼音,正确地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的停顿,读懂句子的意思。
2.结合想象的情景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人物心情。
3.激发学生热爱美丽的夜色,初步懂得“克服胆小,做个勇敢的人,能收获美好”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 结合想象的情景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人物心情。
2.理解“勇敢”,初步懂得“克服胆小,做个勇敢的人,能收获美好”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揭示课题
(一)小朋友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歌,想听吗?
(二)这首歌唱的是什么?什么时候能看到小星星呢?
(三)夜晚的景色真美呀,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进《夜色》,伸出小手指,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二、复习生字,检查识字
(一)摘星星游戏
(二)开火车
(三)我是小老师
三、朗读想象,理解感悟
(一)老师范读,学生一边听,一边思考: “我”从前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二)哪个句子看出我怕黑的?
1.指名读
2.全班齐读
3.读一读,比一比
4.练习说话
(1)很( )很( )
(2)你能用这样的词语说一个句子吗?
5.指导朗读
(三)后来我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而变化?是谁帮助了我?
(四)妈妈是怎样帮助我的?可是结果呢?
1.这个句子这么长, 谁能用简短的话提取关键信息告诉老师妈妈是怎么样帮助我的。
2.理解讲了又讲,指导朗读。
3.孩子们,你们有心乱跳的时候吗?指导朗读。
4.作者一看窗外心就乱跳,他可能会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5.齐读第一节,感受这位小朋友害怕的心情。
6.师生合作读。
(五)朗读指导第二小节,启发想象。
1.自由读第二小节,思考爸爸是怎样帮助我的?
2.理解“偏要”,指导朗读。
3.我在散步的时候发现了什么呢?
4.从此以后,我还害不害怕黑夜?指导朗读。
5.想一想,“我”还能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呢?
6.齐读二小节,感受夜色的美好。
四、理解勇敢,学会勇敢
1.观看视频
2.你觉得什么是勇敢?
3.哪些地方还需要勇敢?
五、小结课堂
1.齐读课文
2.夜色是怎样的呢?把课题补充完整。
3.怎样才能欣赏到美丽的夜色。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